九年级语文试题(2)

2018-07-22试题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5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题。(4分)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9、(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0分)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________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________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________了回去,往腰里________,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10.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表现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12.本段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13.“他家里的银子……何足为奇?”仔细揣摩这句话,你是怎样认识范进生活的那个社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4.结尾一句“(胡屠户)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与全文开头最末一句“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刻画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5.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范进中举后,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0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以头抢地耳 ②长跪而谢之

  17、下列句中加△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

  C、公将鼓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

  18、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19、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一16题。(11分)

  选择阳光

  那一天,我去城里拜访一位朋友。在下午回返时,乘上一辆驶往乡下的大巴。汽车只行出几站,便上来一位盲人,看上去他有60多岁。因为我距离车门较近,便帮助他将背包放好。他嘴里一边说着谢谢,一边在我身边的座位上坐下。

  然后,他微笑着问我家住哪里。当我告诉他住在海西时,他竟兴奋地说:“你们那里,我可去过很多次。在你们村子东南不远就是大海,村前有一条小路,路旁有一座龙王庙……”

  尽管这已是很多年前的情景,但老人说得很准确。我瞅了瞅他失明的双目,感到有些诧异,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仍忍不住问:“老伯,你这眼……怎么会知道我们村子以前的情景呢?”

  老人毫不在意地微笑着说:“你怀疑我说瞎话?年轻的时候,我这两只眼并没有瞎。我还当过兵哩,在青海开过车。复员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化工厂里工作。后来,因为工伤,我这两只眼睛才不行了。”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老人脸上的神情非常轻松。

  我继续问:“城里的道路这么复杂,你出来不担心会迷路吗?”

  听了,老人笑了起来,说:“如果没有胆量迈出一步,那我只能一直呆在家里了。现在,我每个星期都要从乡下到城里往返两趟,一点都不担心会迷路。”

  说到这儿时,老人的话题一转,说:“刚开始,我也很绝望,感觉自己就像一下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似的。但后来,我就想已经这样了,再怎么后悔也无济于事了。于是,我就对自己说,走出去吧,只要抓准目标,走一步就近一步,这有什么好担心和害怕的呢?”

  此时,我被老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又问他:“老伯,你到城里来做什么呢?”

  他颇有些自豪地说:“是一家大医院,聘我给病人做推拿———”

  我惊讶地问:“你还会做推拿?”老人平静地说:“是呀,既然活着,就应该学习一门手艺,我研究推拿已经几十年了。”

  到站后,在我起身下车的时候,聊兴正浓的老人看上去有些不舍,竟然关切地对我说:“走好啊———”

  很长时间以来,那位双目失明老人的乐观和坦然的神情,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一个人,陡然间从光明的生活跌入一个黑暗的世界,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打击和痛苦啊!但是,那一位失明的老者却用坚强的信念和勇气,坦然地面对所有痛苦,并将这一份痛苦融化成一种更大的信念,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青年博览》)

  20、阅读文章,说说题目“选择阳光”的含义。(2分)

  21、根据文章概括老人的生活经历。(3分)

  22、给文章补个结尾,要求:上下连贯,点题,不超过30字。(3分)

  23、老人身上的那一点打动了你?如果你今天遇到了这位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3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一19题。(6分)

  假如没有台风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涡旋。它发生在南纬和北纬5~20℃左右海水温度比较高的洋面上。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海洋温度比较高的7—10月,南半球的台风发生在高温的1—3月,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当台风吹越海面时,风速可达17.2米/秒,掀起的巨浪有10多米高,最高的可达30多米。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中下的雨量可达200亿吨,由水汽凝结成雨所放出的热能相当巨大。台风的威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台风登陆之际,往往造成恶劣天气,风雨交加,酿成风灾水患。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灾害。近几年来,台风登陆频率增高,并有北移的趋势,偶尔还深入内陆,台风的影响面在扩大。1975年,台风袭击了河南中部驻马店地区,24小时内降雨量达1000毫米以上,导致板桥、石滩等大水库堤毁库崩,酿成重灾。1988年8月,台风在杭州市掠过,西子湖畔80%的树木被刮倒,一片狼藉。市内断电停水,生产陷于瘫痪,人民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直接的经济损失达10亿元。每当因台风致灾时,人们常常想:假如世界上没有台风该有多好。

  那么,假如没有台风又会怎样呢?

  首先,如果没有台风的话,我国东南沿海盛夏季节气温将会骤增。持续的高温会造成作物热死,人畜中暑,造成高温引起“热害”。工厂将被迫停工,各项生产效率大大降低。身居东南沿海的人们在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盛夏,常会盼望多来几级台风,因为台风给人们带来大量的雨水与狂风,使气温骤然降低,给酷暑之中的人们以透气的机会,可见台风在盛夏消除“热害”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台风带来倾盆大雨,为缺乏淡水的沿海岛屿和城乡普降甘霖。一次台风带来的一场透雨,能缓解旱情,大量雨水储入水库,渗入地下,改善了夏季干旱的气候。近年来,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沿海城市和海岛更是年年都要闹水荒。1988年,我国最大的渔场之——浙江嵊泗列岛大旱,岛上水库干涸,来自沿海诸省市的10万渔民和岛上居民深受缺水的煎熬,十万火急地向上海求救。当时上海市曾紧急调用多艘油轮向嵊泗送水,旱情才得以缓解。可是用船送水,要付出很大的费用,真是滴水贵如油啊!如果没有台风,那么在盛夏干热时节,我国沿海城乡和岛屿的水荒将更会加剧,将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如果没有台风,我们沿海地区的湿润度就要大大下降。弄不好,江南沃野也将丧失,会出现沙丘成垄的干旱地区,江南的“鱼米之乡”也就不会存在了。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大自然长期演化的产物,似乎一切都作了精密的安排,什么也缺少不了。那么,这是不是说我们应该拜倒在台风的脚下?那也不是,人类不能“消灭”台风却要认识台风,掌握台风的规律,以便趋利避害,进而利用台风。比如说,每次台风来时,都带来了巨大的能量,一旦人们能驾驭台风,借其能量为人所用,人类也增加了一种巨大的能源。(《正视灾害》)

上一篇:高二数学试题及答案下一篇:面试性格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