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3)

2018-07-22试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一、拿来主义时期(80年代初—1986年)

  现代公共关系起初是作为舶来品引进的,没有形成自己的公共关系思想和操作规范,且模仿和搬抄国外的理论和操作规则占主流,所以,被称为拿来主义时期。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公关部挂牌公关从业人员出现。2. 国际著名公关公司抢先登陆中国市场。

  二、自主发展时期(1986年--1993年)

  近五年的公关引进,作为舶来品的公关已开始落户中国大地,到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国,公关事业已蔚然成风、遍地开花。众多迹象表明,公关作为拿来的事业经过本土的消化吸收已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热闹的氛围。这样的潮起潮涌有效地促进了公关事业的职业化,公关研究的学科化。1.行业协会辈出,职业网络出现。2.公关出版物丰硕,学术成果推广快。3.公关培训活跃,教育层次多样化。4.公共关系科学研究和实践运作空前繁荣。5.国内外公关市场开始交流,国际公关职业市场正在开辟。

  三、进入成熟发展时期(1993年至今)

  1.公关职能部门渗透到各行各业。

  2.职业公关公司开始成熟发展。

  3.外资公关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

  4.公关教育立体化任重道远。

2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划分,公众可分几类?应如何对待各类公众?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可将其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对于公共关系工作人员来说,顺意公众是组织的基本依靠对象,逆意公众是组织急需转化对象,独立公众是组织值得争取的对象。3在设计组织形象时,应如何确立组织目标?

  组织形象是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组织形象具有以下功能:规范与导向功能;凝聚与整合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第一,在确立目标时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制定一份目标清单,类似于决策科学中的“头脑风暴法”。第二,在收集到一大堆没有先后顺序的具体目标之后,下一步,决策者应该做的是将基本目标和手段目标有效地区分开来。第三,明确了基本目标和手段目标之后,就可以着手构建目标体系框架。所谓目标体系框架实际上是由“手段——结果”的逻辑分析推导出来的目标网络。

上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题下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