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语文试卷答案(7)

2018-08-23试题

第五篇:《阅读答案__从“雾都”到“霾都”》

  从“雾都”到“霾都”

  ①在中国古代,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中国大地上有诸多的地方以雾而著称,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似乎没有哪座名山不以雾为奇绝。

  ②除了以雾闻名的风景胜地,中国还有一座城市也以雾而著称,这就是“雾都”重庆。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据重庆气象部门统计,20世纪50年代,重庆市的年平均雾日数达103天,不过,近50年来,重庆的雾在减少,20世纪70、80年代重庆年平均雾日数在50天左右,到90年代就减少到30~40天了。气象部门说雾少了,人们却感觉不到,分析表明这是因为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强霾呈逐年上升趋势。

  ③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

  ④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 里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它们的形成都需要相同的条件,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 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雾具有天气指示的意义,往往与特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而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 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

  ⑤雾和霾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颗粒物浓度越大,霾就会越重,此时如果水汽达到饱和,污染颗粒物就会作为凝结核形成雾滴。阅读答案__从“雾都”到“霾都”阅读答案__从“雾都”到“霾都”。而雾形成之后,水汽被阳光蒸发,凝结核却仍然留在空气里,此时雾又转化成了霾。

  ⑥国内最早提及“灰霾”的论文作者、中国气象局研究员吴兑说出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我们原来认为 重庆是‘雾都’其实是误解。重庆由于二战的军工开发和建国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伦敦也是一 样,它工业化以后就是个‘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恶化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 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2011年10月,郑州连续三天雾气笼罩,早晨能见度更是降到仅有200米左右,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2011年11月5日,西班牙《阿贝赛报》在文章中指出:“中国的首都正在与伦敦争夺世界‘雾都’称号”;2011年11月,乌鲁木齐一周七天有六天都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不足100米,有的地方能见度几乎为零,被戏称为“西部雾都”、“雾”鲁木齐。

  ⑦然而一些关于中国近五十多年来雾日和霾日的变化研究资料显示,大部分地区雾日的 阅读答案__从“雾都”到“霾都”来自(3分)

  A.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地区,霾日变化都呈增长趋势,短期内恐怕很难改变。

  B.随着对雾霾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意识到中国新兴的“雾都”实际都是“霾都”。

  C.重庆从二战到建国后一直是军工生产的重地,实质早已是污染严重的“霾都”。

  D.新增的各地“霾都”都处于盆地之中,周围群山环绕,潮湿空气不容易扩散。

  15.下列现象与霾的形成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200多万车辆停驶等措施的执行使其天空呈“APEC蓝”。

  B.1975年以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人为排放量增加,中国霾日明显增加。

  C.云南兰坪有个神奇的湖泊,天气变化的时候,一条白龙似的水雾从湖面盘旋升起。阅读答案__从“雾都”到“霾都”阅读答案。

  D.曾有报道“北京盛夏季节30℃大雾弥漫”,实际上高温条件下出现的不可能是雾。

  16.根据文意,“雾”和“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请分点概述。(5分)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什么?(4分)

  (1)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2分)

  (2)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2分)

  答案:

  13.B(A.“全都以雾为奇绝”中的“全都”不当;C.二者所处位置不同;D.二者互相转化的条件不相同)(3分)

  14.D(D.新增的各地“霾都”并不是都在盆地中)(3分)

  15.C(A.减少汽车尾气等污染源使北京灰霾天气暂时消失;B.人为排放量增多,霾日会增加;

  D.30℃高温下,水汽蒸发,空气湿度条件不足以形成雾,此时形成的只能是霾)(3分)

  16.①相对湿度的区别;②构成成分的区别;③能见度的区别;④成因的区别。(5分。答对一点2分,三点5分。)

  17.(1)指重庆是一个深受灰霾污染的城市。(2分)

  (2)指PM2.5迅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成为焦点。(2分)

  "从雾都到霾都阅读理解答案

上一篇:宁波市小学语文毕业试卷及答案下一篇:关于小学语文第一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