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开学第一课日记集锦8篇

2020-04-14实用文

开学第一课日记 篇1

  我们家有两大派,妈妈是严肃派,爸爸是轻松派。对于怎么教育我,他们总是各有一套,互不相让。

  妈妈似乎把我的学习和品格看得很重,在学习上,她总是对我千叮咛万嘱咐:“要认认真真做作业,还要仔仔细细地检查,可千万不要马虎啊!”如果她有时间,就会帮我检查作业,并且指出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她还时不时地帮我买各种各样的练习本,让我有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她经常说:“刀不磨不快,脑子不用会生锈。”唉,为了我的脑子不生锈,越用越灵活。我只得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再去攻克妈妈买的各种辅导书上的难题。如果和学习比起来,妈妈对我品德上的关心肯定不亚于学习。她教我做个一个勤劳勇敢,有教养的孩子。她总是以为孩子也有一双手,自己的事就该自己做,所以很小的时候,我就学会了自己梳头发,扎辫子,学会了收拾房间。妈妈说:“一个有出息的人,得有毅力,有能力,有知识。”妈妈的教育是严肃的,所以绝对是个严肃派。

  我的爸爸就不一样了。和爸爸在一起,我可以抛开作业,整个人舒舒服服的。下盘棋,直杀得天昏地暗,打一会儿羽毛球,笑声洒满了家门口那一片水泥地。爸爸经常说:“一个人要会生活,只会做作业,那就是一个书呆子。”因为爸爸妈妈教育我的观点不同,所以他们总会有一些争论。

  不过,虽然他们的观点不同,但父母对我的爱却一样深。妈妈总说:“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是一支笔。你给她涂什么,她就上什么色。”所以我这张白纸在爸爸妈妈的精心涂抹下,越来越多姿多彩了。

开学第一课日记 篇2

  过去的一年里读了好多书,科幻玄幻政治历史,有些书是用来娱乐打发时间,有些书是为了开阔眼界,丰富内涵,每读完一本总会有些许的思考,但却一直没有把读完这本书带来的收获记录下来,今天决定开始对读过的每本书写读书笔记,不能让这些书的内容只是作为过眼云烟,记录下来也算对自己有所沉淀。

  黄仁宇的这本《万历十五年》是从杭州回北京的飞机上读完的,读这本书花了不少时间,这期间也主要因为工作太忙,工作之余还要抽出时间来补专业知识,所以就冲淡了读这些文学作品的时间。出差唯一的好处是可以在旅途中读书,这个过程是很享受的。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写的是万年皇帝第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前前后后的历史,作者黄仁宇博士履历丰富,学识也很渊博,《万历十五年》在我看来没有博人眼球的华美文字,字里行间也是朴实无华,作者站在一个后来人的角度上客观公正地去审视那个年代的历史,为我们重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和民生。

  时处明朝的中国在世界上还是一个辉煌的国度,但其实是在走向没落的边缘,当时的政治体制就已经决定了明朝的没落是不可避免的。

  不得不说,从读过关于明朝的书籍来看,明朝的政治制度相比其它的朝代还是有一定的优越性的,文官集团的斗争虽然是王朝落没的关键因素,它也同样带有一点民主的意思,低级别的文官敢于上书弹劾比自己官位高得多的官员,甚至弹劾自己的领导,更有甚者有人公开上书指点皇上的是非,很多文官也有着他们自己的诤诤铁骨,虽然这远远称不上民主,但说它有一点民主的意思我觉得也不过份。

  作者在本书中多次明确地阐述,封建王朝最终落没的原因,在于统治者总是试图通过道德来约束人民,而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于是四书五经三从四德等等这些就在那个年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普通百姓想要入朝为官就只有科举这一条出路,科举的内容也无非是四书五经圣人之言,朱熹的批注也被指定成唯一的官方正确版,如果说现在的中国社会没有言论自由,那封建社会的学者连思想自由都没有,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框架,统治者就必须将这些圣人之言作为人民日常生活的准绳,以此来教化人民,而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人民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低下,依靠这些很容易愚化百姓,但仅仅凭道憄上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法治不健全就会导致各项政策难以推动,就更不用说官员钻各种空子了,这些问题即便在今天的中国,有了一定的法治基础都还远远没有解决,更不用说在那个落后的年代了。

  《万历十五年》通过几个历史事件和几个历史人物刻画了那个年代的历史,作者挑选的那个时代的几个人物也各有他们的特点。

  张居正是一个改革派,作为皇帝的老师同时也受到太后的青睐,手上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由他来推行变革可以说是顺水推舟,张居正虽然生活上远不能算是个清官,作风上也受人非议,但通过这些历史作品可以看出他也确实心怀天下,结交党羽也是为了能在朝中取得更多的支持,以此来作为政治基础来推行他的改革,虽然张居正生活不够清廉,但在他的努力之下民生确实有所改善。需要明白,但凡变革就必然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张居正虽然到死也没有卸任,但在他死后弹劾他的言论纷至沓来,最终在死后还得到清算,因为有太多人的利益受到了触动,弹劾地人如此之多以至于和张居正有过密切联系的人也大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一代名将戚继光之所以在死后三年仍不能见容于万历皇帝,也是因为他之前与张居正交往过于密切。

  海瑞印象中应该出现过在历史课本上,各个地方给他们标题都是“清官”,为官清廉地有些极端,记得在《明朝那些事儿》里面作者写到有一次海瑞买了两斤肉,卖肉的屠夫激动万分,感叹居然

  在有生之年还能做成海县令的生意,海瑞清廉地有些洁癖,在那样的政治背景之下,如此正直的官是不容易于他人的,正直是必要的,但变通仍不可或缺,海瑞岂图靠一人之力构建和谐社会这样的打算很显然是不会成功的,还是绕回来,没有统一的制度,单靠一已之力是不可能对社会现状有颠覆性的改变的。

  相比于海瑞,戚继光则有他的过人之处,他的军事才能无可挑剔,即使没有读过明史的人提到戚继光也会不自觉地在他名字前面加上个“抗倭英雄”,戚继光练兵有他自己的手段,用兵也有自己的方法,以至于在和倭寇的战争戚家军几乎未尝过败绩。看看明朝其它的一些悲剧人物就可以知道,单打独斗是成不了气侯的,海瑞一生正直如此,最终其实也是壮志未酬,而戚继光可以说成是识实务者,他懂得适应当前的形势来做出决断,又懂得结交朝中大臣,张居正就对他赏识有加,可以说有张居正在朝中的大力支持,戚继光才能在外更好地发挥他的军事才能。

  书中还写到了内阁首辅申时行,哲学家李贽,但总起来讲没有哪个历史人物有能力靠一己之力改变历史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也只不过是汇聚了众多历史人物的力量,由底层的人民大众推动向前的,《万历十五年》是本好书,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

上一篇:精选开学第一课日记范文集锦6篇下一篇:精选开学第一课日记模板集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