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范文

2020-04-20实用文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跟随作者的脚步,畅游海底的世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一)

  探索的奥秘,星空中的哲理。无数星星中的一点,星空下薄葵扇摇出的神气。穿过树叶间,闪出一片光影,映射在书面上,无穷的韵味,感悟书中的无尽深渊,丰富的另一个世界。

  海阔天空,开始新的旅行。跟随着书中的脚步,流荡在每个海域,感受到海洋的世界无穷深奥、美丽。在身陷其中时,学习其中的感触人心的一面。

  两万里的旅行,各种鱼类动物的分类、种、科。细致地记录着每一天的新奇,看到所谓的海洋世界,凶猛的海底动物,一次次冒险。让人忍不住激动,好似深陷其中,无法逃离——也并不想远去。

  科学家阿罗纳克斯与自己的仆人(孔塞伊)、捕鲸大王内德·兰德一同遇到险境。或许从未有人相信,在想象中,只有自己曾体验过,每天都面临着无法想象的惊喜。同样的,也有许多想不到、猜不透的秘密。

  捕鱼高手没有一天不曾想,离开这艘艇,艇上的一切让这个生活在蒙古的汉子无法适应。可他同时也想继续观赏美景。阿罗纳斯在每一次捕鱼高手提出要离开这里时,虽不情愿,但还是说:“找到一定时间吧,我们现在离国家还是相当远的,要靠划船回去自然是不可能的,而且艇长也没有放我们走的意思。”面对险境,不知方向的阿罗纳斯,还是能平静地这样说,我不得不敬佩他。

  艇上的伙食还不赖,毎天的鱼肉很是鲜美。偶尔在艇遇难时,也能目睹一次海底的凶惨。

  与艇长一起到珊瑚礁中为逝去的艇员伤感。再一同回艇的同时,一只巨大鲨鱼,警觉性很高,差一点发现了藏在珊瑚下的科学家与艇长。在观赏中感受到紧张、害怕的气氛,身临其境。也好是一种兴奋。

  其中,我很喜欢一处。艇长在带领着“我们”下海时,着见一位渔民。他们这种渔民靠海下的一种珍珠,由于氧气很少,一次摘一些必须回到岸上。离摘珍珠的时节还早,这位渔民也是急于赚钱,来的很早。

  艇长怕是被人类看到自己,便让他们躲在岩石后面,等待着。不料,海底的一只鲨鱼见人类在此,凶猛地冲上去。渔民吓得直往上游,但他怎么会游过海洋中的动物呢,还是被鲨鱼咬住了,艇长一向是不会去管这些事,也许出于对一个生命的尊重,艇长将渔民救下。看着一向神秘、冷漠的艇长去救了一个渔民,毕竟是一个生命,我情不自禁地被艇长舍身去救人的行动所感动。

  在这寂静的夜晚,月光倒映在水面上。自身处在书中的世界,我认识到很多,学到了很多。或许书中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是一种情感的交替,将你的心情传递给我,分享中快乐的、忧伤的,一同感受。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阅读这本名著,感受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不知如何表达。可还是想说,谢你给了我很多,不只是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是一种说不出的思绪。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二)

  在读完《海底两万里》后,我觉得它的作者儒勒.凡尔纳,他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更有美国在冷战期间制造出的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以鹦鹉螺号命名,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海底两万里》写于1870年,是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船,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这个神秘人物的谜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开。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在漫长的旅行中,作者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龙纳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他们乘坐的鹦鹉螺号以平均每小时十二公里的航速,缓缓行驶,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来到地中海。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沿着非洲海岸,径直奔向南极地区。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随暖流来到北海,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涡中。在途中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这个拥有与希腊相当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

  我觉得我自己也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景异观。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博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书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学。阿龙纳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儒勒.凡尔纳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面对这早在两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此书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吗?不,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上一篇:海底两万里之读后感下一篇:《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