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2)

2020-04-26实用文

  篇三: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给学生创造机遇,使其把握机会。

  语文教学时间紧,内容多,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课外空间的伸缩性较大。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导向,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无比重要。例如在进行单元复习时,我让学生互相出题,同伴互答,让他们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增强自信,互批互改,使学生享受角色转换和得到认可的愉悦与自信,使他们由“能学”逐步过渡到“想学”,实现“会学”,最终达到“坚持学”。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发学生兴趣,明确学生的学习责任。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活学活用的引导,因而大大阻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学生知识面窄,对有些知识难以理解,同时,课上教师对课堂的调控把握不够,学生活动时间与整个时间把握不够,再加上短时间内学生不能适应这种教学形式,因此难以在教学中做到“活”而不乱。同时,由于书本材料和学生知识的局限性,需要许多课外的知识加以补充。而多媒体对于教师来说,都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更别提学生在学习中的运用了,这也进一步让人感受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二、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其展现自我。

  语文教材中,“活动”内容安排得比较多,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提供的条件,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其搜集材料,在搜集的过程中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知识,如此一来,既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知识积累的良好习惯,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常设计辩论话题。如在讲到《智取生辰纲》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针对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行为,在当时是合法还是非法的行径加以辩论。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了加工与提炼,培养了口头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了根据需要选取材料,进行加工,拓展了知识面,激发了对语文知识的探求欲。

三、给学生设置疑点,让其追根溯源。

  语文知识丰富,拓展面比较宽,教师单纯地罗列书面知识,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觉单调、乏味,产生厌烦,失去学习兴趣。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常常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设计问题。以《春》为例,学生对春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片面的表象认识中,对文章中写景方法的掌握也是零散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分析文章的结构上,就会在深度上有所欠缺。那么,如何挖掘知识的深度?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春》之所以吸引我们,使我们感受到美,主要原因是什么?给学生思考与探究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在学生探究时,教师要综合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帮助他们总结出原因:

  (1)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描写景物。

  (2)恰当地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

  (3)写人与写景相结合。

  (4)动与静相结合。如此一来,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满足了其成就感,使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习。

四、留足时间,让其自由分配。

  传统教育下的“一言堂”已不再被学生所喜欢,更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因此,现在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将“一言堂”变为“群言堂”。由于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较为贴近,学生略知一二,但是许多理性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也不感兴趣。针对以上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自主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我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以组为单位,对部分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安排与讲解,然后再进行小结与补充。

五、给学生创造环境,使其勇往直前。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影响,不少学生感觉是在被迫学习,缺乏学习动力,结果导致一堂课下来,事倍功半。鉴于此种情况,新课改以后,在教学中我尽最大可能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入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再穿插少量的习题,展开比赛。

  课堂活动可以吸引部分学生,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从而间接地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宽容地对待学生的过失,期待着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关注并欣赏学生的闪光点,认可并赞扬学生的成功,然后使用科学的方法设计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逐步实现。

  篇四: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培养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1、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思想、性格、思维等各方面成长的时期,就他们自身来说,会对某些知识产生好奇和自己的想法,而语文和其他学科的不同点就在于它更多地依靠学生在生活中、课外阅读中积累知识。

  这就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课堂知识外,还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者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少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很少参与课堂,只是接受,没有互动的积极性,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会有所提高,甚至会影响教学效率。

  2、自主学习不同于普通教学,它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自主学习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自由地探索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由于家庭教育、生活环境、思维等方面的不同,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即使是同一个教学内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是不相同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顾及每一个学生,只有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充分体现每一个学生的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二、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不能自主学习,首先是因为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找到兴趣点和问题所在。只有对内容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并解决自己的困惑。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课开始之前可以根据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本知识,同时在课堂进行中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慢慢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2、改变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作为课堂的主人,滔滔不绝、苦口婆心地传道授业解惑,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课堂一片死寂,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老师要转化自己的角色,适当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学方式不再拘泥于单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了一阶段生词、成语、俗语等之后,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或者一些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课文后,针对主题老师可以提出一些不同的见解和观点,组织一个小型的主题讨论会,充分调动学生广泛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欣赏美文和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等生动地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感情,体会文章的美等。

  除了上述几个途径外,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实现,语文不同于数学、英语等学科,它更注重情感、思维的理解以及知识的积累,是一种内化的知识,可以通过课外阅读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独立的思维。另外,语文教学中学校、老师如果仅仅依靠平时的课业成绩来考量学生的话,难免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成绩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学生真实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很有必要改变过去的这种考量办法,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中共同进步。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学生情感态度培养论文下一篇: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几条途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