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软件开发的技术标准及组织形式论文(2)

2020-06-17实用文

四、实施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遵循开发、试验、推广“三步走”模式,将职业教育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一)可行性分析计划阶段组织相关开发人员深入职业院校、短期培训机构、成人教育机构等进行市场调研,在认真听取需求方对开发职业教育教学软件的具体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股资效益分析),制订开发计划。要以文件的形式,把开发人员职责、开发进度、所需经费和所需计算机软硬件条件等作出具体安排,以此开展、检查各项工作。

  (二软件需求调研阶段在确定开发某一教学软件可行的情况下,需进一步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详细分析,编写出软件需求说明书和数据要求说明书。通过编制软件需求说明书,可为使用者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该软件的初始规定有1个共同的理解,使之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功能、性能的规定等;通过编制数据要求说明书,可向整个开发过程提供关于被处理数据的描述和数据采集要求等技术信息。

  (三软件开发设计阶段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宏观总体设计和微观细节设计,编写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和测试计划等。概要设计说明书对程序系统做出设计,包括基本处理流程、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详细设计说明书应说明软件系统的各个层次中每1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数据库设计说明书应明确数据库的所有标识、逻辑结构等;测试计划应提出每项测试活动的内容、进度安排、设计考虑、测试数据的整理方法及评价准则等。

  (四运行程序代码实现阶段在程序编码过程中,应制定出统一、符合标准的编写规范,以此保证程序的可读性、易维护性,提高其运行效率。此阶段应编写模块开发卷宗和用户手册(操作手册)等。6]在模块开发过程中,每完成i个模块或一组密切相关模块时就编写出i份模块开发卷宗,待开发工作结束后,把所有的模块开发卷宗汇集在一起,为整个模块进行管理和复审提供依据,为将来软件系统维护提供技术信息;用户手册的编制可为操作人员提供软件运行的基本知识以及操作方法细节等。

  (五分段实际测试阶段

  教学软件完成后要经过严密的测试,以发现软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测试过程分为单元测试、组装测试以及系统测试三个阶段,采用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两种测试方法。在测试过程中,应建立详细的测试计划并认真落实,避免测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随着测试工作的进行,应把测试的结果、发现的问题等加以记载,编写出模块开发卷宗测试分析报告。为积累开发工作经验,软件开发结束后应及时编写软件开发总结报告。

  (六)软件运行与维护阶段在教学软件开发完成并投人使用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软件可能出现不能继续适应用户要求、出现新问题等情况。以延续软件的使用寿命为目的,或以服务于用户为目的,均需要软件开发者及时关注软件的使用及运行状况,并重点抓好纠错性维护和改进性维护等工作。

五、软件开发团队的适宜组织方式开发高质量教学软件,必须组建一支业务精良的专业队伍,建立起功能齐全的组织体系,形成高效运转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所有开发人员必须围绕共同目标,依据各自职责,通力合作,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以软件功能为核心,合理配置研发人员确保软件开发质量,需要建立一支教学设计、美术设计和程序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队伍。参与开发的学科教师具体负责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教案制定等工作,与其他开发人员一起分析课程内容、确定软件功能结构、选择媒体技术等;参与开发的美术设计人员在了解软件开发基本思路与格调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美术思维”对界面进行构思,达到美观和谐的要求;参与开发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负责具体技术开发工作,包括图像、声音、视频等素材的运用,编写模块程序、调试修改等。此外,要注重发挥学生在开发教学软件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了解教学软件优缺点的优势,让他们帮助测试软件,尽可能多地发现错误和不足。

  二强化交流协作过程,实现“可持续开发”

  分析成功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发现其路径并非为以“教案一脚本一软件”为模式的单向流程,而是“市场基本需求一软件原型一新的需求认识一新的软件模型”这样一个循环反复、逐步提升的过程。因此,不断开发出优秀、实用的教学软件,需要学科优秀教师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经常深入交流,全面理解所开发软件的各种特性,领会软件开发的思路和意图。计算机专业人员可向学科教师提出各种建议,帮助学科教师扩展思路,优化设计。此外,软件开发人员在进行市场调查时,还应加强与软件应用单位或个人的交流工作,充分征求他们的批评意见,实现认识不断提升、技术不断改进、内容不断更新。

  (三依据软件内容,确定开发组织模式

  职业教育教学软件可大可小,可包括一门学科的所有内容,也可以是一个单元、一个知识点。较小教学软件的开发,有的只需一两个人,花几个星期就能做完。但大的教学软件,就需要一个专门工作班子,花更多的时间来开发。对容量较小的教学软件,若学科教师(如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技术水平较高,可采用个人包办模式;若学科教师对软件设计与制作比较生疏,可以采用行政指定专业教师与计算机专业人员合作进行开发;若软件开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则可鼓励学科教师与计算机专业人员自行组成开发小组,形成自由组合开发模式;对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推广较好、软件制作力量较强的学科,可采用由分到合的开发模式。先由学科专业教师自行制作单个知识点的“积件”,而后学校再组织人员对“积件”进行集合,形成大型教学软件。

  (四)立足现实条件,逐步建立良好的开发机制

  开发教学软件需要参与者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没有良好的政策机制及其他条件支撑,难以为继。对开发机构(或开发小组应该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制作设备支持,在安排日常管理工作以及教学、实验课务时充分考虑教学软件开发人员的实际情况,主动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一些便利条件。注意在校内营造鼓励教学软件开发的氛围,充分肯定教学软件开发人员的劳动价值。制定教学软件开发工作的奖励政策,对开发人员的经济贡献给予应有的回报。由于教学软件开发工作带有浓厚的“艺术创作”性质,其劳动量难以精确测算,宜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对开发机构(或开发小组提出数量与质量的标准要求,实行经费包干。学校科研处等单位对开发机构项目实施计划、中期进展情况及最终成果及时进行评审验收,对已经成型的开发成果及时推广与应用。

【论职业教育软件开发的技术标准及组织形式论文】相关文章:

1.物联网的技术论文

2.安装的技术论文

3.职业教育师德论文

4.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论文

5.民间DV纪录片的技术论与真实论文

6.现代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模式研究论文

7.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多元投入机制研究论文

8.浅析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建设述论论文

上一篇:个人的技术总结下一篇:思考的技术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