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2020-06-17实用文

  摘要:分别从课程改革的意义、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以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我国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指出在信息时代下,如何合理设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提高授课效率和质量,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优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可从开展试验研究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移动客户端等新技术入手。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课程改革;人工智能;移动客户端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石,而教学质量则是教育的关键所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依赖于课堂,课后难以得到有效辅导[1],学习效率和主动性普遍低下。而新时代下,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且受应试教育和就业压力的影响,课程教学压力急剧增大,更加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高效率、个性化的学习。此种情况下,利用已有途径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有效改善课程教学状况对我国人才培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21世纪的学校,受开放教育与移动学习资源的冲击,绝大部分教学资源可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取,这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可以通过访问开放教育资源、开展移动学习、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即教育信息化来提高教学质量[2]。而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又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且,近期以来其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3]。积极推进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在学习活动中的应用,提高教师讲课效率和质量是目前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种依靠发达的网络基础,融合当代教育理论,利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逐渐建立起来的为网络教学活动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务,并具有组织、设计、评价、管理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等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4]。利用网络技术来辅助教学始于上世纪,最初只开发了内容管理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学习资源。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层出不穷,为了给基于资源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支撑平台,在内容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出了学习管理系统(LMS),其缺点是没有对平台受众实行系统的管理。而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的出现,则在重点学习对象的资源共享和教学系统之间建立了相互联系交流的平台。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通过对教学系统进行资源整合与进一步设计,研发出了通用网络教学平台,通过整合教学管理、管理系统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库,实现了对教学活动全面的支持,形成了目前比较完整的支撑网络教学的应用环境[5]。目前,国内外不同阶段主要的网络教学平台及其应用学校如表1[6]。

二、国内外网上教学平台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利用文献调研、用户调研及平台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功能、平台管理、课程评价及应用现状等方面开展了调查研究。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研究方面,国外M.A.Storey、B.Phillips[7]、LudivineMartin、DavidRoldanMar-tinez[8]等人以用户的视角,对网络教学平台做出了评价。而国内,北邮大的李青等人对知心网进行了可用性测试,并且将此作为依据,在教学平台已有结构上进行了诸多改进。此外还有张浩、杨凌霞、韦学恩等通过文献调研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9,10]。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方面,张伟远[11,12]等人对现有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网络教学平台在功能方面的特征突出表现为:大部分的网络教学平台都具备网上交互和协作的功能,并且普遍重视对资源的管理和技术支持,但课程设计功能不够突出,同时,对远程教育机构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国内的网络教学平台亟须采取措施将相关部门进行资源整合,协同合作,打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符合中国教育特色的平台。在平台管理方面,朱德权[13]等人进行研究,发现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教学课堂在教学管理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缺乏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是影响网络学习效率重要的原因。此外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在致力于建设网络教学硬环境的同时,软环境建设也应得到相应的重视。在课程评价方面,祖文清通过建立网络学习评价标体、学习评价的数学模型对网络教学进行了评价;周寅等[14]针对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发展性评价理念进行了研究;而吕效等[15]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要素及整体设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设计,完善和发展了课程评价体系。将网络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这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目前我国对网络教学平台的探索仍处于发展阶段,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在功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但大量研究成果表明,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现代科技进步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和发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足,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目前,已有学校的部分课程将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部分学者对其应用状况、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

三、网络教学平台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由于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形式和目的不同,网络教学平台在其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也有所差异。网络教学平台在基础公共课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英语、物理和大学数学的教学上。其中,在英语教学上的应用最为广泛[16]。网络覆盖下的英语课程教学,促进了个体的发展,为教师实施因材施教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个性化教学原则得以实现,但对外语网络教学的特殊性关注较少,多数学者都是探讨网络外语教学资源的设计思路,很少有人对现有资源的优势以及不足进行合理的探讨。在数学、物理类基础课程教学中[17,18],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然而,由于这类课程对逻辑要求比较高,在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来看,网络教学还无法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适宜起辅助作用,此外,此类课程制作需要输入大量符号、公式,需要演示实验及操作过程等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19]。由于基础课程教学对学习情况好坏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上,所以学者们对网络教学平台在基础课程教学上的研究集中在策略本身、观念与策略、策略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上,而对产生这种结果的学习策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未有太多关注;此外,研究者们多集中于教学活动的理想化层面的设计上,缺少对于个案的实证研究等。网络教学平台在专业课教学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20]、生物[21]、食品[22]、护理[23]等上,其中以信息技术类课程应用最多。调查研究表明,将网络教学平台运用到专业课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和质量以及积极性等方面都得到显现。与基础课程相比,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更侧重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通过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利用平台资源,采用案例教学,学以致用,促进了学生创新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的进步。然而,单纯的线上学习不方便师生之间进行自由、全面的面对面学习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习效果偏离理想状态,因此,近几年来,将面对面学习的优势和网上学习的优势相结合产生的混合学习模式得到了广泛关注。黄德群[24]等对网络教学平台基础上的混合学习进行了研究。混合学习模式是网络教学平台课程教学的优化与改进,解决了课时不足、师生课上课下交流不充分等问题,有效促进了学生各层面的学习和体验。

上一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例谈论文下一篇:学分银行驱动的教学改革特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