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过劳心理危机探析论文(2)

2020-06-17实用文

三、关于过劳心理危机的认知及误解探析

  (一)过劳心理危机与个体人格特质有关

  研究者调查了许多有过劳危机的经历者后认为,他们都有情感投入深、敏感、仁慈、理想主义等人格特质,而且受到人们的认可,被委以重托,他们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工作;要求生活处处完美,而恰恰生活不能事事遂愿。而且像大多数其他有过劳倾向的人一样,他们也有过度焦虑、强迫、热情、略有神经质、性格外倾、办事认真谨慎等个性特质,以及有对他人产生同情情绪而不能自拔的倾向。

  具体说来,过劳危机者大都具有下列一条或几条表现:(1)角色混淆:他们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处的位置所应具有的权利、应负的责任认识不清,对于采取什么方法、达到什么目标、当前处在什么位置、对自己和所在机构应尽的义务也不清晰;(2)角色冲突:他们的工作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一致,不能调和,不能共存;(3)负荷过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对他们的要求都太重;(4)毫无成就感:他们感到无论他们多努力地工作,从增加认识、完成任务、受到赏识或获得成就角度看,其结果都毫无意义;(5)孤立: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其他地方,他们几乎都得不到社会支持;(6)丧失自主性:他们将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处理工作或生活事件的决定权被他们所在部门的官僚或其他生活主角的指令所代替。个体具备这些特质,即具有了产生过劳心理危机的内因。

  (二)对过劳心理危机的正确认识

  研究者在调查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所有的压力都可能会导致过劳危机;(2)过劳危机是一个心理生物学的过程;(3)除工作、生活本身外,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也可能是过劳危机产生的原因;(4)缺乏有效的人际关系;(5)过劳危机的出现会有信号,但对它们的认识有赖于观察者的敏锐;(6)有些过劳危机的迹象一闪即逝,但大多数还是持续存在的;(7)过劳危机倾向于一种过程而非状态;(8)过劳危机的严重程度多种多样,从轻微的没精打采到死亡,各种表现都存在;(9)过劳危机的持续时间也是多种多样的;(10)过劳危机及其导致的危机可能不只一次地出现;(11)对过劳危机问题的认识程度可以多种多样,从一无所知到完全清楚;(12)过劳危机具有传染性,因为它给其他工作人员增加压力;(13)年轻工作人员发生过劳危机的可能性最大,而年长者可能性最小;(14)少数民族对过劳危机的易感性比白种人略小;(15)男女对过劳危机的体验几乎无差别;(16)单身者发生过劳危机的最多,而组建了家庭的最少;(17)过劳危机治疗及预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为过劳危机有个体差异性;(18)根据不同程度的自我丧失、个人成就感(或是缺乏这种感觉)、情感上的耗竭,可以看到过劳危机的阶段性;(19)过劳危机不是一种疾病,所以医学模式不是一种最好的分析方法;(20)过劳危机不能混同于托病开小差;(21)随着过劳危机程度的增加,人们的身心状况出现进行性的恶化;(22)工作的自由度、社会的支持是阻止、抑制和降低过劳危机的关键;(23)抽时间进行合理的放松与任何工作一样重要;(24)过劳危机能引起个人生活和事业上的进步,也能导致绝望和损伤。

  (三)对过劳心理危机的误解

  当然也有研究者在调查后认为,过劳危机的易患者往往有一些关于自身及应该如何应对过劳危机的错误信念。他们倾向于以典型的A型性格模式(即表现为“性格急躁,没有耐心;雄心勃勃,争强好胜,进取心强,理想高远,追求完美;时间观念强;对人存有戒心,易抱有敌意对立;情绪易波动,常常处于愤怒与焦虑状态”)扭曲现实,比如他们对自身及其工作的种种不合理描述。有研究者将这些“人们认为自身处境尴尬的若干荒唐的想法”进行了模式化的描述。(1)“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命。”这意味着长时间的工作,没有放松的时间,很难委托别人代劳某事。当他的工作做得不尽完美时,就会产生焦虑、保守、发怒和受挫的感觉。(2)“我”必须有才能、有知识、能帮助每一个人。当“我”不能这样时就会出现不现实的期望,出现自我证明的需要,信心缺乏以及过分的内疚。(3)为了完成“我”的工作并保持“我”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我”必须得到同我一道工作的每一个人的喜爱和认可。所以“我”不能坚持自我,不能设定界限,不能说不,不能与别人有不同意见或作出负面反应。因此,在“我”的工作环境中“我”被巧妙地操纵着。自我怀疑、消极敌视、没有安全感以及随之而来的沮丧就是“我”的报应。(4)其他人难以领导、难以对付,不理解“我”的工作的真正价值,给“我”的支持太少。于是便出现了格式化地、笼统地看待具有特殊性的个体和问题,缺乏创造性、浪费精力、积极性下降。主观上形成极端失败的态度,对现实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5)任何负面反应都表明“我”所做的事情存在问题。不能对自己的工作作出客观的评价和有积极有益的改变。对批评心存怒气,这种怒气究竟是被动地表露还是主动地表现,因其所针对的人不同而异。结果是出现挫折感和动机丧失。(6)事情肯定不会按“我”想象的进行。加班、检查职员的工作情况,事情自己解决不了又不委托他人去做,对细节过分注意,重复工作,对他人缺乏耐心以及独断专行的作风成为其行为的主要特征。(7)“我”必须无所不知且常胜不贱“我”是不会错的。所以“我”想到的答案必须是正确无误的,否则“我”就是一个悲惨的失败者。当然“我”必须通晓一切工作方法,胜任一切工作或生活问题“我”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并且无论一个人的知识有多么渊博,都是永远不够的。持有这种“误解”信念的人,最有可能陷入过劳危机的泥沼。

  (四)对自身“过劳心理危机”的不当认知

  无论过劳者的危机程度如何,在对此问题的认识上均存在着显著的盲点。不管他们对他人如何地了解,如何地能够客观而准确地认识和应对,但他们一般不了解自己的情况。当在职业或生活中面临可怕的错误时,他们最初的适应性反应是“我错在哪里?”而不是“我该如何改变现在的情况?”即使他们能够像后者那样想,他们的典型行为也不是改变现状,而是更趋向于增加工作或生活的努力程度,结果导致原有问题的加重。

  过劳危机的问题在于其症状和原因可能是不一致的,所以要想认识过劳危机并不总是很容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过劳危机的症状表现非常广泛。在对过劳危机的诊断和干预上没有固定模式,所以问题很难解决。实际上,在了解了过劳危机的症状和发展过程后,干预和预防措施是能够起作用的。在寻求干预疗法之前必须明确,绝对没有谁先天就有对过劳危机的免疫力。正像研究者所说的,如果不能采取果断的措施,过劳危机一旦走向极端,就是一种在职业及生活方面致命的危险疾患。所以,当代社会过劳心理危机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建立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加强自我调节,非常必需和迫切。

【当代社会过劳心理危机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1.心理危机论文

2.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探析论文

3.中国传统宗教与当代生态危机的论文

4.中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论文

5.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原因浅析论文

6.《当代设计的危机》阅读答案

7.当代设计论文

8.国学精粹与当代社会 作文

上一篇: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危机研究论文下一篇:求职心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