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的论文(3)

2020-06-17实用文

 4、信息系统在默会知识共享中的局限性

  信息化为知识共享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知识共享,但无法完全替代主体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信息系统在共享默会知识、情境依赖性知识时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组织管理中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结构化的和未结构化的问题,与此相对应,组织中的信息也分为两类:结构化的信息和非结构化的信息,IT只能解决一些结构化的信息管理问题,野中郁次郎关于知识共享与创造的SECI模型认为,知识的共享与创造是一个经历从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社会化,socialization)、从默会知识到明晰知识(外化,externalization)、从明晰知识到明晰知识(整合化,combination)、从明晰知识到默会知识(内化,internalization)的螺旋上升完整过程,缺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知识的共享将难以实现,在当前的知识管理领域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将组织的知识管理系统设计为一个基于IT的技术系统,认为只要在组织中设立知识库,建造知识平台,知识管理就可以实现,数据库、超链接、软件能够识别来自不同信源的文档间的关系并自动在分散信息间建立链接,IT越来越多地用于组织内部网络和数据储存,构建以知以为基础的系统(KBS),以技术反抗“健忘”,实际上,基于IT的知识管理只强调明晰知识,野中郁次郎等也认识到组织利用IT具有效地管理“知识”,但很多工具实际上用于信息管理而不是知识管理,信息系统至多能够对明晰知识、结构化知识进行传递与整合,而无法完成默会知识、非结构化知识的创造与共享因此,基于TT的大多数知识管理工具是通过组合或重复使用现有明晰知识,而不是创造知识,只是局限于野中郁次郎模型中的明晰知识之间的整合化。

  即使信息化行效地解决了结构化的信息传递沟通问题,但是,这些结构化的信息从何而来?事实上,结构化的信息不是系统自己动生成的,它需要外部的输入,即结构化的信息需要一个生成条件,面这个生成条件就是集体研讨、交流,达成共识,前所未有的、意图导向性的问题是尚未结构化的,它只有通过深度交流研讨才能产牛和确定,电子网络不可能取代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在场的氛围会产生相互发作用,会场的气氛往往是“热烈”的,而IT系统的界面是“冰冷”的,“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中的知识创造需要一个气氛热烈的环境,因此,不能单纯地依赖基于IT的知识管理系统,

  信息系统和管理者之间的交流难以实现,首先是因为要实现友好的界面并不容易;其次是因为信息系统反映的是整体的要求,而管理者反馈的是局部的问题,信息系统的设计者往往会问各部门有什么要求,而你提出要求时,信息系统又会要求提得全面,未来不确定的东西很多,不可能很全面、很具体,信息系统所能解决的只是一些结构化、程序化的问题,只有把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问题进行明确表达、把比较模糊的处置方法转化为程序化的解决方案时,才能够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率的技术处理。

 5、结论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我们认为,具有情境依赖性的默会知识、非结构化的问题是难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处理的,信息系统永远都无法替代现场面对面的互动沟通,回到“引例”中所提出的问题,即使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联络网管理模式的存在依然具有价值与必要性,因此信息系统并不能完全取代联络网,这一理论判断也得到了问卷调查的实证支持,针对“科学基金管理的信息化是未来的趋势,您认为联络网管理模式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没有一个被调查者认为“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信息系统替代了联络网上情下达、下情反馈的功能”;认为“短期内仍需要保留,因为信息化的初期系统不完善,需要联络网的配合”占8%;认为“联络网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因为联络网的功能并不仅仅存于上传下达,而是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对联络网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占90%,由此看出,信息化建设并不说明联络网“上情下达、下情反馈”的功能就要弱化,恰恰相反,联络网的功能与地位正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我国科学基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初期,更需要有效的配套服务功能予以支持,如果新方案、新管理规范的解释和宣传、依托单位科研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需求与意见反馈等工作不到位,不能通过互动沟通达成共识,那么信息化建设本身将失去基础,不能发挥其预期的功能。

  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说,知识具有默会性和情境依赖性,默会知识的交流、共享与情境密切相关,为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与效果,要正确地认识信息系统在组织知识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信息系统是知识管理中的重要方面,但它也只是知识管理过程的一个环节。信息化为知识共享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知识共享,但非结构化的问题是难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处理的,信息系统在共享默会知识、情境依赖性知识的时候往往无能为力,知识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其他手段与条件的全面配合与支持,组织的信息系统不可能完全替代共同在场的互动沟通,因此,为实现情境依赖性的默会知识充分共享,必须全面创造共享的条件,既要通过机制建设使拥有知识优势的成员具有进行知识分享的意愿,又要从知识接纳的角度来提高其相应的吸收能力;既要从知识共享的微观机理方面创造共同在场的互动条件,又要从分享的宏观组织方面营造利于知识分享的组织体系。

【关于知识共享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共享单车论文

2.知识共享途径选择研究论文

3.关于共享单车的论文

4.关于共享单车论文精选

5.关于共享单车论文介绍

6.有关于共享单车论文

7.关于ofo共享单车的论文

8.关于写共享单车的论文

上一篇:小学的武术教学反思下一篇:心理契约知识共享与高校科研团队的发展进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