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

2020-06-20实用文

(七)必修4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2课时。

  2、除掌握基本要求以外应有所提高,具体体现在下面方面。

  ①理解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所体现的向量方法。

  ②理解和、差、倍角的相对性,能对角进行合理正确的拆分,但要控制拆分的难度。

  ③了解公式特点能进行逆用、变用、活用。

  ④了解变换中蕴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3、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半角公式等只作为练习,不要求记忆。

  4、把握新老教材的异同。

  从知识内容看基本相同

  从数学变换角度看有同有异

  从思想方法层面看新教材更多体现多种思想方法

  从教学方式看新教材更强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

  从顺序上看新教材安排在三角函数,向量之后仍作为知识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后续内容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把握本章的关键点公式C-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八)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0课时。

  2、不必增加立体情况下求解三角形的问题,这类问题可在立几学习中适当拓展,此时过早。

  3、应用问题应限制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上。

  4、可以利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但不要求太复杂或繁锁。

  5、要注意体现例题的教学功能。

  6、要突出问题性和探究性。

  7、要重视实习作业。

二、高一年级20xx年春季学期教学内容与建议

(一)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6课时

  2、复杂的递推关系不作要求。

  3、已知数列前n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习题不必太难。

  4、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应重点加强。

  5、重视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推导方法,能利用这些公式以及求证方法求一些特殊的组合数列的前n项和。

  6、理解Sn与an的关系,会处理与之相关的问题。

  7、重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8、重视探究题、练习题、阅读与思考等内容的学习。

  9、重视纵横联系,既突出数列的个性特点,又要体现数列的函数特征。

  10、控制难度,淡化特技。

(二)必修5 第三章 不等式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8课时。

  2、加强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3、加强从具体到抽象地呈现内容。

  4、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思想性。

  ①本章内容虽在代数变换上的要求有所减弱,也没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过多展开,但在知识的联系和思想性方面有较多的加强。

  ②突出三个二次之间的联系,强调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5、不等式的学习不是一次到位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后续内容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不等式选讲中不断推进与加深,因此,本模块对不等式的推理与证明要求不高,有关含参问题,不要过分展开,只要达到最基本要求即可,不要在用最基本不等式证明上加大要求,也不要在等号成立条件等细节上过分纠缠。

  6、有关线性规划的教学要求

  ①了解抽象模型的过程,会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加以解决,要选择恰当的案例,通过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决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方法。

  ②了解有关概念:线性约来条件、目标函数、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

  ③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几何意义,理解边界的概念及实路虚线边界的含义。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能画出平面区域。

  ④掌握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抽象模型画可行域数学化解析化具体化图解法

  ⑤不必将后续内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提前。

  7、关于基本不等式的教学,重点突出用此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必推广到三个变量以上的情形。

(三)必修2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0课时。

  2、要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利用感性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重视实物与图形,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不仅会画三视图,而且要能用结构特征想象出空间几何体;由三视图、直观图想象出空间几何体。

  4、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只需通过实例概括,不必证明,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也不必深入挖掘。

  5、对复杂物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要适当控制难度。

  6、关注新旧教材的三个变化。

  ①内容的变化:三个角安排在选修2-1中,多面体及欧拉定理安排在选修系列3中,增加了三视图。

  几何定位也发生了变化,课标教材定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把握图形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几何直觉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②教学要求的变化:

  (Ⅰ)《大纲》教材要求了解概念掌握性质。《课标》教材要求认识柱、锥、台、球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把重点放在了空间想象能力上,对概念性质则降低了要求。

  (Ⅱ)对知识发生的过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③处理方法的变化

  《课标》教材: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

  柱、锥、台、球点、线、面

  大纲教材:点、线、面柱、锥、台、球

(四)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4课时。

  2、课堂教学要求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的认识过程展开。

  教学中应认长方体模型中的点、线、面关系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再认识空间中一般的点、线、面关系。

  3、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的转化,这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着力点。

  4、关于空间中的角与距离。

  了解: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②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③线面距。④面面距。

  理解:①线面角。

  对于这些角与距离的度量问题,只要求在长方体模型中进行说明即可,具体计算在本章不作要求。

  5、关于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①有关性质定理要求证明和掌握并会用,而有关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

  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不必补充。

  ③两条平行直线的公垂线、距离及有关概念不作要求。

  6、有关课本中例题,习题的结论以及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不能作为解题中推理的依据!(五)必修2 第三章 直线和方程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1课时。

  2、贯穿坐标法的思想突出解析几何解决问题的五部曲:建系:坐标表示建立几何关系直译:几何问题代数化化简:通过代数运算简化方程形式翻译: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3、关注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坐标法应贯穿始终、数形结合要不断体会,感受运动变化问题中的函数思想,善于用好方程这一工具来定量。

  4、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教学应突出数与形的特征,能用三角函数描述斜率。

  5、关于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①要求掌握点斜式、斜截式(特别要注意分析方程中k和b的几何意义),两点式并能熟练运用。

  ②理解一般式含义,能将其它形式化为一般式,知道各种形式的局限性。

  ③截距式只作为了解,直线与直线方程的对应关系要求了解。

  6、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公式不必记忆。

  7、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借助信息技术探求轨迹的形状等等。

(六)必修2 第四章 圆与方程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2课时。

  2、继续贯穿坐标法思想。

  3、注意加强与实际问题和其它学科有关问题的联系,体现其应用价值。

  4、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几何图形圆与代数方程二次项系数相同的二元二次方程之间建立的联系,并且了解这一联系在研究、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5、在基本要求之上还要求学生能够研究圆上任意点与直线上任意点之间距离的最值问题,体会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的思想方法,通过圆与直线对称问题的研究进一步体会解析法思想。

  6、关于空间直角坐标系,重点应放在对坐标系的理解上,即:理解空间中点的坐标的意义会表示,会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能建立空间坐标系表示一些特殊的几何体(如正三棱柱)。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相关文章:

1.高中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高中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指导

3.高中一年级数学组教学计划设计

4.高中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

5.关于高中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6.高中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7.高中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8.高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上一篇:学校安全教育教案下一篇:高中一年级数学组教学计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