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论文(2)

2020-06-20实用文

(二)注重案例教学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课程。其中包括涉工程学、法学、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计算机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加之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也多种多样,有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噪音、区域规划、生态环境、文化、社会经济等。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所有知识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我们以培养学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践能力为向导,分析该课程在教授理论知识、专题案例分析以及课后进行实践教学等多个环节中存在的现状问题,然后开展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如积极更新理论教学知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并且课后积极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等。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使案例教学贯穿始终,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投入到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教学互动,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吸收和转化。当某一个理论知识点讲授之后,找一些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表,给大家展示和讲解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的环境评价中是怎样体现和运用的。这些方式方法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比如讲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本人就将当下热点环境问题——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如:北京雾霾天气的气象统计资料,污染物排放统计数据,污染物的扩散条件,估算模式的应用场景,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等;又如讲到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时,以京沈客运专线北京站—星火站为例,沿线居民关于噪声污染和电磁辐射等方面的诉求迫使北京市规划委召开了几次沿线居民的座谈会和听证会,并最终确定了星火路段的优化方案;通过该案例也使学生认识到公众参与在环评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案例教学既能有效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案例说明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方便理解。另外,以指导、提问、讨论为主,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洞察力,同时激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方式使对符合标准的环境评价工程师的培养更加科学合理。

(三)优化考核方式

  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通常期末考试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让考试成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服务于教学并体现教学。但是之前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又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传统的期末闭卷笔试考核方式既体现不了教学的全程化以及课程考试的多元化和灵活性的教育方式,又会使大部分的学生只注重笔试考试,不重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所谓以考促学,这才是现代教育考核的精神,本人结合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近年来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1)考试内容多元化。一个合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在上岗前必须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岗位资格证,要获得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证光靠书本知识是不够,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知识体系,而且还要求学生了解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所以在安排考核内容时,不仅选了一些历年的真题,编入试题中,同时也设计了一些典型案例,指导学生试着写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书,为学生将来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注册考试打基础。(2)考试方式多样化。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造成了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很多学生寄希望于考试前突击复习取得高分。这种短暂的记忆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实际应用,因此在考试方式上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考核,如课堂作业,课堂讨论表现,学生主动查询相关资料的能力,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所有考核内容都实行累加式考试,彻底改变一张卷子决定最终成绩的局面,并在考试内容上力求创新,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杜绝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从作业、课堂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优化考核,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全方面抓起。(3)考分设计合理化。以前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考核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传统的闭卷的形式,其中考试成绩要占百分之七十,平时成绩占百分之三十,但是因为环境评价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在闭卷考核形式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获取分数,这样很难真实反映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通过教改在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考核方法上由原来闭卷式的考核方法改为平时考核成绩+闭卷考试成绩+实践考核的考核方法。这三个部分所占比例可进行适度调整,加大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例,降低闭卷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完成多类别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然后再进行专家技术审核,对角色的模拟进行评审打分。

四、增加实践机会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为了更好地给学生提供锻炼和实践的机会,结合我校本科生实行的“3+1”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校外实习基地,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学生进行以后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实践机会。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潜力,加强和校外环境影响评价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利用实习机会参与到这些单位的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撰写中。使学生了解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的重点以及难点,编写的方法及相关的最新的国家法律法规等。通过对工程现场的参观以及考察调研,使学生感受到建设项目所带来的环境不利影响,通过现场考察,学生在对环评报告书进行编写和从事环境评价工作时才能更好地区别不同项目带来的不同环境影响,选取评价的重点以及应采用的方法,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名未来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者身上肩负的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同时,通过与各环境影响评价企事业单位、项目工程的接触,可以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和把握就业方向,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积极性。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使学生自身的素质增强,更好地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五、总结

  通过长期以来的探索研究,使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既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时更加积极主动,更加有创造性。之外,在教学过程中大大缩短了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这一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适应新工作,这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殊性和实用性,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所以改革过程要不断进行改进完善,随着其实践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相信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会更加完善。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1.运筹学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2.对《品牌设计与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3.行政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4.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论文

5.关于高校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6.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7.试析仪器仪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8.饮料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上一篇:环境科学概论课改思考论文下一篇: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