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事管理体系研究论文(7)

2020-06-20实用文

4结语

  高校教育学生应该摒弃落后的思想,勇于创新,勇于改变自己,然而当高校在面对自身问题时往往又总是止步不前,不能以身作则,站在旧的体制下观望着新的体制,徘徊不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高校的发展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不被社会所抛弃,人事管理朝着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已刻不容缓,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合理运行竞争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潜能,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才能切实推行人力资源管理,使高校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通讯.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上篇)[J].中国人才,2008(11):49~51.

  [2]陈辉.传统人事管理的价值缺失与重建——论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J].中国行政管理,2010(1):256~257.

  [3]黄文.高校教师收入分配机制须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4-9-12(3).

第六篇: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也日渐广泛。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并且实现由传统人工管理向现代化信息管理的转型,有利于促进高校人事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高校管理者对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知程度不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缺乏人事管理信息化技术人才的问题,应该明确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骤,确定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理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关键词]人事管理;高校人事;信息化建设

  人事管理部门是高校管理机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十分繁琐和复杂,涉及高校的员工管理、工资发放、教育管理等,要处理的信息量也十分庞大,同时,这些信息的变动和更新也需要得到及时反映。如果依靠传统的人工处理方法,无法保证信息数据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无法为高校人事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人事管理工作,实施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健康、稳定地开展。

一、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高校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提高人事信息处理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可以为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人事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内容较为复杂,而且包含很多重复性的工作,需要花费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信息的准确性也难以保障。通过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使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和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

  (二)促进人事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

  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下,相关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依靠手工操作,所以在操作流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方面较为薄弱。将信息技术引入人事管理工作可以促进人事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员工招聘、绩效管理、员工培训及离职等都可以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并且通过管理系统的运作促进各项流程的优化。

  (三)为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可以提高人事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也可以满足教职员和不同管理部门的需求。通过访问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员工可以查询自己所需的信息,也可以避免大量重复工作占用过多的时间,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同时,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满足各个部门业务发展的需求,利用校园网络、电话等方式为员工和学生提供自助服务,加快信息的流通,提高人事管理的服务水平。

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虽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管理者对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够

  目前,很多高校管理者对于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有的管理者还没有认识到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这只是运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操作,所以多以计算机硬件的配置来衡量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却没有从系统的角度上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的涵义。

  (二)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是影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关系到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否适用的关键。从大部分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水平来看,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信息不完整、数据输入审核不严格、数据库安全性不高等问题,同时,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也不够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受到极大影响。

  (三)缺乏人事管理信息化技术人才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对人事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更高的要求。只有掌握人事管理经验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综合性人才,才能满足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但是,我国高校从事人事管理的人员大多是从教师岗位转岗而来,他们人事管理的专业知识较为缺乏,计算机操作技能十分薄弱,无法充分发挥认识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无法恰当地分析与总结人事管理数据,导致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低。

三、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管理部门对人事信息的查询和利用效率,为高校管理者的管理决策提供更多科学的依据。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骤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要从高校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合理的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做好基础数据建设,由不同岗位的人事管理人员将大量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础;其次,建立相应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将基础数据录入管理系统,用计算机操作代替传统的手工处理;第三,对人事管理的信息化流程进行规范化处理,用报表系统、自动预警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系统为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最后,利用互联网技术满足其他数据的访问需求,每个员工、每个管理部门都可以访问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提高人事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

  (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有效地实现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对目前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有足够客观的认识。第一,观念问题。高校的管理者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人事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肯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并且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第二,经费问题。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因此需要做好充分的资金准备。第三,技术问题。技术问题的解决需要配置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从而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开展。第四,管理问题。为了保证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开展有效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并且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对数据资源的管理等。

  (三)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理顺的关系

  要实现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发展,还需要理顺几个关系:第一,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的关系。为了满足人事管理的需要,软件系统需要不断更新换代,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人事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根据需要协调处理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之间的关系,保证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转;第二,建设发展与规范管理的关系。要实现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只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才能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确保其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人事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新课改、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且对目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提出有效的发展建议,以期促进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全面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参考文献:

  [1]王乐平,扬帆.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障碍性因素及对策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苏子微.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探析[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4(5).

  [3]乔新.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4]房晓莉.谈推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J].统计与管理,2012(12).

  [5]朱东洋.基于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9).

【高校人事管理体系研究论文六篇】相关文章:

1.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论文

2.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探讨论文

3.高校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论文

4.分析高校预算管理体系论文

5.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六篇

6.MNC人事关系处理研究的论文

7.论文:大数据在高校中的应用研究

8.高校景观生态设计研究论文

上一篇:分析高校预算管理体系论文下一篇:我国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