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口语课程设计与教学研究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一、任务所隐含的教师的作用和学员的作用

  (一)教师的作用

  ESP教学不同于EGP,教师往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分析学员需求并据此设计大纲、课程,编写教材。以上依据学员需求分析设计的任务目标是ESP教学准备阶段的首要一步。至于大纲设计,此项培训依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再细化教学任务,从而确定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教师的大多数工作都在课下进行,主要包括设定教学任务,选定语料丰富并能调动学员语言知识和材料的话题,提供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材料;在课堂上则要创造能让学员积极参与、自如表现的环境,引导课堂教学的顺畅进行。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而是设计者、监控者、意义共建者、辅助者、顾问及评估者。

  (二)学员的作用

  在这个以目的为导向的ESP课程中,学员是学习的中心,而交际是培训的重心。但是,正如加拿大应用语言学家Harmmerly所指出的:“外语学生不可能简单地通过交际学好语言”。学员需要意识到语言学习是个领悟过程,对语言的掌握是渐进的。因此,学员的自主性应当加强。要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包括长期及短期目标和计划,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摸索出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还要学会自我评估以及发现进步,找出不足。学员应当认识到他们自己才是学习的总体指挥者,要积极参与并时刻记住自己的目标,主动把握学习。同时也要认识到,没有一种学习是完全独立自主的,正如Allwright所说:“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独立发展与相互依靠发展之间达到平衡,而且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因此,学员应该学会互相学习、互相倾听、互相理解。课堂上彼此间的充分交流有助于形成一个理想的语言环境,从而达到高水准的“输出”与“回应”。学员还要认识到语言学习过程中出错是很自然和正常的,对语言错误的纠正应该不是首先来自教师,而是来自学员自身,学员们应该学会从彼此的错误中学习。

  二、课程设计原则

  (一)理论依据

  此项ESP口语课程的设计主要依据以下理论:

  1.教学法———交际语言教学思想

  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近四十年来又有了长足的发展。这种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交际是人类语言基本的和重要的功能。语言习得不仅要重视结构、规则及构成,更要注重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及学习者的实际需求。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但要使学员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在真实语境中进行有效语言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应当以语篇而不是以句子为基础。语言习得的实质是一种文化的体验。学习者应当直接用外语而不借助于母语进行交流。语法不宜大量讲授,理解了意义之后,结构问题自然得到解决。

  2.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

  这一理论倡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其前提是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S.P.Corder曾经说过:“我们(语言教师)实际上不能教给学生一门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3.课程的中心———学习者及学习过程由于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而学习过程是达到目的的必须途径,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既注重学习者也注重学习过程。习者中心论及学习中心论都在本课程的设计中得以体现,并强调了学员的自主性。

  (二)构成任务的输入材料———话题的设计原则

  在此项ESP口语课程的设计中,教师提供给学员的资料不仅要能满足语言需要,还要具有培养交际技巧、提高交际能力及传递文化知识的特点。由于培训时间有限,此课程应当首先为学员提供一个从全新角度复习已有知识从而提高交际能力的机会。为保证课程的效度,教师应对学员的'兴趣点给予足够的关注,授课内容要从学员的背景、兴趣及需要入手。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培训阶段的不同目的,教学内容也各有侧重。第一阶段的培训是为了让学员做好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独立生活的准备,文化知识的介绍与语言知识的介绍应当并重,所选主题要既能激发学员兴趣,又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话题主要设计为乘飞机旅行、接受和赠送礼物、日期和地址、问路、赴宴、吃快餐、开银行账户、退还商品、谈论电视节目等。这些真实主题激励学员课前认真准备,课上积极参与,课后及时复习总结,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员的表达能力,是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深入了解和交际能力的快速有效提高。第二阶段的重点是用英语进行专业讨论。以医学知识为主,包括医院的体制及管理、不同科室的功能、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医生和护士的职责、病人的生活及护理等。由于学员专业各不相同,准备教学材料时特别强调“信息沟(informationgap)”的设定,以便提问,使交流得以深入进行,而不是停留在较浅层面。同时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以确保教学的效度、深度及广度。

  三、活动任务与执行环境

  教学活动决定教学内容,而教学方法则从属于教学内容,并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调整。在此项ESP口语课程的设计中,以目标为导向、内容为依据的教学法为主体,课堂内容由一系列以完成各种任务为基础的活动组成。为提高学员的自主性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在每个教学阶段的第一次课上,将整体及不同阶段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包括教学时间、教学目的、教师的作用、学员的作用及每堂课将讨论的话题都告诉学员。

  由于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的结合,即接受技能(听和读)和产出技能(说和写)的结合能够创造出更接近真实交际环境的语言环境和教学模式,而真实的语言环境能更好地培养学员的交际能力,因此,四项基本技能在培训中都占有相当比例,并依附于语言材料。第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包括演讲展示、故事重述及描述图片。每次主题提前一周通知,以便学员充分准备,能在课堂上面对所有同学及教师自然、流利、得体地展示。演讲结束后,回答5—10个由同学及教师提出的有关演讲内容的问题。因此,演讲者要学会引导听众,调节课堂气氛并控制整个“展示”的节奏。教师并不对每位学员的演讲发表任何看法,而是在所有展示结束后,统一指出学员的典型语言问题,并针对性地补充相关知识。学员随后两人一组就演讲话题及内容进行自由对话,以发现用英语谈论该主题时的困难并及时解决,进而提高流利水平。进行故事重述时,教师以正常语速读给学员一个故事,起初读三遍,逐步过渡到两遍或一遍。然后,就故事的大意提问,再就细节提问,由学员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再请两到三位自愿复述。描述图片则完全是由学员单独完成,每三到五个学员用同一张图片,描述时不能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这一活动能有效提高学员准确的表达力、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力。第二阶段主要采用角色扮演、课堂展示及提问的形式。话题提前一周给学员以便提前准备。

  上课时,教师首先将材料发给学员,简单讲解其中的生词、表达法、功能结构及相关文化知识。然后,让学员补充课前准备的相关内容,并板书以便学员记录。教师再给出一个语言环境和任务,由学员两人或三人一组用10分钟编对话。学员自由组合,但每次至少更换一位搭档。最后由各组在讲台上对着大家自如表演。此阶段话题不重复,但每两至三个话题被结合起来让学员编一对话,以温故知新,且更逼真地模仿真实的语言环境从而帮助学员自然而然地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达到自如得体交流的目的。课堂展示及提问以学员专业为主题,主要是使学员能尽快适应国外交流学习中Seminar这一常见形式。项目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始终强调师生平等,学员互动,互帮互学,氛围融洽、友善。不仅注重培养学员的自学意识及能力,也强化学员尊重他人的意识,培养团队意识。

  四、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后,学员都可以比较自如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经过第二阶段的培训,学员对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都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和思路,可以较为深入地进行业务交流。抵达美国后,很快融入生活和工作。学员对于该项培训的整体设计及教学效果给予了较高评价。作者要特别指出的是:没有一门课程能仅以一种教学法为基础得以科学的设计。科学有效的具体教学法应根据教学的具体目标灵活地调整。因此,效果最好的教学法往往是不同然而适当教学法的组合。

【ESP口语课程设计与教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课程设计论文

2.中职口语发展性教学研究与探讨论文

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论文

4.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口语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5.CH-SPOC模式的课程设计教学研究论文

6.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课程设计教学研究论文

7.物联网课程设计论文

8.学院网站课程设计论文

上一篇:研究实践型交叉课程教学工业设计论文下一篇: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