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分析与思考研究论文(2)

2020-06-20实用文

  2.婚恋观教育内容滞后。在现有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材中,婚恋观教育篇幅较少,内容粗略、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发展与更新;重传统道德原则教育,缺乏恋爱方法、技巧、艺术的教育,忽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有关性的教育在很多高校还是空白。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已发育成熟,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需要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使大学生依赖网络、书籍、影视作品获取有限的性知识,片面理解甚至是误解西方的“性解放”和“性自由”思想,导致大学生中庸俗的性自由思想流行和性行为超越社会的认可。

  3.婚恋观教育形式落后。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两课”教师、辅导员和党政机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灌输式理论教学和主题讲座进行。这种教育形式较适宜于团体性普及教育,比如传授基本的婚恋常识、婚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恋爱道德与婚姻法律责任,但不适合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和个体性的指导。而婚恋问题具有强烈的个体性,每个人碰到的婚恋问题各不相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4.婚恋观教育方法落后。在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上,现行的教育方法手段单一、粗糙,预防性教育不足,惩罚性教育有余,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婚恋观教育“浅尝辄止”,学生的具体问题、焦点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得大学生在处理恋爱问题时,违法违纪行为层出不穷,如为恋爱旷课、私自校外租房同居等。教育者平时对学生的恋爱不管不问,出现问题时往往用严格的校纪校规进行处分,有的学生甚至因此断送学业。 "

  三、改进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建议与措施

  针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的特点和现行婚恋观教育的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使婚恋观教育不仅能促进大学生婚恋道德重塑,更能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实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1.把握大学生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处在青年时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需要与异性交往,追求美好的爱情,符合这个年龄段年轻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必须面对“恋爱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这个事实,培养爱与被爱的能力也是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不能因为大学生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恋爱问题有一定的私密性,就主观认为大学生恋爱问题纯属个人私事,教育者没有责任和义务;也不能因为大学生因恋爱问题导致的恶性案例逐年增多,就反对大学生恋爱。过分地宣传恋爱的负面影响,会使部分学生对恋爱产生恐惧感,“谈爱色变”,并且会将这种不良情绪泛化到正常的人际交往中,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的恋爱婚姻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鼓励大学生追求美好的爱情,主动关注大学生的恋爱生活,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婚恋观念和恋爱行为,疏导恋爱矛盾和纠纷,排查安全隐患。

  2.丰富婚恋观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婚恋观教育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思想,帮助解决问题。将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道德教育融入婚恋观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解读西方的“性解放”与“性自由”思想,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加强恋爱与婚姻统一性教育,培养婚恋责任意识;树立恋爱婚恋道德教育与恋爱艺术教育并重的意识。恋爱、婚姻作为一种人际交往方式,既要受平等、忠诚、尊重、负责等基本道德的约束,又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之所以校园恋情会演变成校园暴力,原因在于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婚恋对象、不善于表达爱情、不能理智对待失恋。国外一些大学包括中学对学生的婚恋教育非常细致,小到约会的地点选择、约会时的着装都有指导。这种细致入微、简单实用的恋爱艺术指导值得借鉴。

  3.拓展婚恋观教育的渠道,普及型教育与个体化教育并行,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并重。要提高教育效果,必须改进婚恋教育形式。大学生婚恋教育应从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加强普及型教育,即普及婚恋常识、婚恋道德、婚恋法律责任,培养健康向上的婚恋观,包括安全、健康、文明教育。这种普及性教育可以以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的形式举行。二是深入开展个性化指导。婚恋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每个人面临的具体问题各有不同。婚恋教育应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个别同学的特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个体化的教育和指导更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管理工作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信息,培养信任感,这样,一旦学生在恋爱关系中出现问题便能主动与教育者沟通、寻求帮助,或由教育者主动出面干预、化解矛盾。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尊重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交流、沟通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辟便捷的服务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对学生的困惑及时进行指点与疏导,尤其是要建立恋爱挫折干预机制。因为完善的恋爱挫折干预机制,能帮助学生宣泄、转移不良情绪,减轻痛苦和压力,解除因恋爱而导致的心理危机。

  4.开展文体活动,加强人文修养,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大力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符合大众需要的文娱体育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高雅兴趣和爱好,丰富校园生活,转移情感的兴奋点;另一方面,可借助优秀文学作品和经典影视作品的感染力,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人文修养,体验健康、文明、纯洁、崇高的校园爱情。

  [参考文献]

  [1]胡珍.当代大学生的恋爱与择偶[J].中国青年研究,2002(6).

  [2]姚利民.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7).

【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分析与思考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论《围城》中女性婚恋观论文研究2.对大学生加强职业理想教育的分析研究论文

3.分析《诗经》婚恋诗中的婚姻观

4.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5.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6.景观特色研究论文

7.高等教育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分析论文

8.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思考的论文

上一篇:性别意识缺失状况营销沟通的论文下一篇: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策略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