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校本研修的论文(2)

2020-06-20实用文

三、“打铁还得本身硬”,研究更需学养高,立足学养内功的自我修炼。

  (一)志存高远学名家,挑战自我勇超越--立志做学者型研究型优秀教师。

  教师很可能一辈子平庸,但若努力追求,从认识自我走向挑战自我,从挑战自我走向超越自我,就可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或出色的教育专家。其实,成功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艰难。于漪老师是学教育学的,实习的是心理学,走上教育岗位开始教的是历史,后来又转教语文,现在是我国著名的人们敬仰的教育专家。魏书生初中毕业,但成就了很大的事业。培养魏书生的便是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进而超越自我的持续行动。李镇西,被人们称之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关键是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

  (二)乐学善思新境界,笃行精研成高格--做学思行研有机结合的专家型教师。

  1,读书学习

  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永恒主题。名师虽有不同的成长轨迹,大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都热爱读书。所以,制定自己专业成长的规划时,一定要制定读书计划,一年至少读10本书。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是喜爱读书的民族,而近现代以来,这个最爱读书的民族不是我们中华民族,而是犹太民族。现在而言,就是以色列人。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都是犹太人。据有关组织统计,2011年我国读书人均本数是受调查国家中最少的。以色列是人均64本,法国人均20本,日本人均40本,韩国人均11本,中国人均4.3本。此前三年我国人均读书的本数基本上也是如此。这真让人汗颜啊!大家应用自己的行动为改变这一状况做出贡献。

  我国当代名师李镇西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认真学习了时间了苏霍姆林斯基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感悟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成功的要诀。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该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读书,终身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李镇西说,读业务方面的书,以养自己的智气;读文学方面的书,以养自己的才气;读史学方面的书,以养自己的底气;读哲学方面的书,以养自己的大气;读法规方面的书,以养自己的正气。

  对立志于专业成长的教师而言,不论是理科教师,还是文科教师,或者是信息技术教师,以下几类书不妨都读一读。首先是《论语》、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为代表的教育著作。其次是读凝结人类智慧的哲学著作,对于完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是绝对有帮助的。还要读优秀人物传记,如《张伯苓传》《马寅初传》《陈嘉庚传》《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以及《仁爱一生》等,用以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激发力量,升华精神。而那些优秀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人对100位中科院院士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项结果惊人的一致,这就是他们都说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说文学作品,是小时候读过的优秀小说。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说:“一个人可以不当诗人,但生活中一定要有诗意!”另一位哲人说过:“诗歌为我们创造了另一种存在,让我们生活在别样的世界。”

  2,独立思考

  就是要反思,要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判断、摒弃人云亦云,摒弃随波逐流,摒弃急功近利。求真知、探真谛。对于学生主体,对于专业成长,对于职业精神,对于减负增效,对于教学“模式化”,对于标签式“高效课堂”,对于变异的“导学稿”,对于走入误区的“集体备课”,有独立深入的思考,冷静清醒的认识。例如,拔苗助长式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过早开发,过度关爱。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的所谓“启发式教学”。不少学校的集体备课,成了“教案整和”,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成了“个人独裁一言堂”,成了“不管学生实际的单一模式”。要知道,集体备课的重点是进行“深层次地交流研讨”,而不是简单地、形式地人聚在一起,材料拼在一起。没有高质量的教师个体备课,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集体备课。”

  又如,当前人们对幼儿潜能的开发越来越重视,但在认识上和实践中却存在着许多误区,不仅没有使幼儿得到很好地发展,反而阻碍了幼儿的成长。一些规划的潜能开发,导致幼儿被动和畸形发展;一些外在表现的评价,妨碍幼儿潜能实质性发展;一些 群体性潜能开发,很不利于幼儿个性化发展;一些 全面的潜能开发,很可能阻碍一些潜能发展;还有许多唯潜能开发,忽视情感和价值观发展。因此,不能放大潜能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更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警惕“校本研修”步入误区:诸如,学校重视就是外出参观考察培训,专业引领就是专家来校讲座评点,更新理念就是移植照搬改头换面,同伴互助就是集体备课赛讲观摩,创新特色就是一校一品与众不同。

  3,努力实践

  所谓努力实践,就是大胆尝试,积极创新实验。就要力行、笃行,就要在学思基础上践行。就是“热爱-信心-激情-倾力-坚持;用心-学习--实践-反思--提升”。用行促进学、促进思。学思行、行思学。校本研修本身就是讲究行动研究。实实在在地做,科学规范地做,不屈不挠地做。长此以往,持之以恒,定有益处。言行一致,自觉反对言的假大空,行的急功近利。

  所谓努力实践,还要及时反思总结,善于提炼升华。在学思行的同时,把自己学习的收获、思考的感悟、实践的体会形诸文字,变成文章。通过写使自己的学更有广度,有深度;使自己的思更深刻,更系统;时自己的行更科学,更有效;使自己的专业成长更实在,更主动。

  总之, “修”为“研”之基,“研”为“修”之体; 无“修”难以成“研” ,不“研”何以彰“修”;“研”可以促“修”层楼更上,“修”能够促“研”日臻深化。

【把握校本研修的论文】相关文章:

1.教师校本研修论文

2.校本研修心得总结

3.学校研修总结校本

4.校本研修随笔

5.校本研修个人总结

6.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心得

7.2018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8.2018校本研修个人总结

上一篇:学习优秀教师心得体会下一篇: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