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与培养策略论文(2)

2020-06-23实用文

三、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具体学科指标,既统领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总目标,又基于语文学科的本质。因此,在探寻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时,既要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总目标达成要求,又要体现学科特点。高中语文课程是复杂的,既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还有综合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体现基础性,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更体现拓展性和实践性,它们为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教学时应因材施教,并体现层级性。高中语文四大核心素养有着各自的独特性,在培育路径的选择上显然应有所侧重和有所区别。培育路径的选择还应发挥高中语文课程自身的优势,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规划自己的生涯发展,建立正向的价值观,养成自我文化认同的信念,探索不同文化内涵,养成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

  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培育路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主要借助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来培育。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渗透语言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语篇识解能力与语篇评价能力的养成。从课型整体设计上看,当下的阅读教学主要采用文本研习、问题探究和活动体验三类体系。实践证明,适时适度地选用好这些课型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落地生根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写作教学中,既要重视意义的建构,也要关注语言的成篇方式。写作实践需要智慧思考和灵性表达,这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要求更高,因此,需要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上下工夫,引导学生运用母语准确生动地表情与达意。口语交际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应让学生养成语境意识,能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场合准确得体地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最能折射一个人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综合实践活动包括语文专题研究、语文社会调查和体验式语文课外活动三种基本的活动形态。无论是哪种形态,都应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以对语言文字的思考为诱因,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聚焦于语言文字的建构与运用上,并让学生的各类语用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育路径。在语文教育中,无论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还是综合实践活动,都必须融进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训练。培育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必须关注三个重要方面:第一,关注思维方式。所谓思维方式就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人们思考问题时多次重复而相对稳定的思路。思维方式决定着认识的视角。语文教育要突出思维方式的系统整体性,强调动态开放性,形成多元立体性,具有个体创造性。第二,关注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指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是思维方式的一个侧面,也是思维方式具体而集中的体现。在语文教育中,首先要加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训练,其次要加强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训练,最后要强化创造性思维训练。第三,关注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学生个体间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思维品质决定着思维的质量,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系统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

  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培育路径。语文学科有着开展审美鉴赏与创造活动的独特优势,可借助多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审美实践,以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丰富精神,净化灵魂。第一,要鉴赏与创造语言美。语言美是语文教学中审美主体进行审美鉴赏和创造的首要切入点,无论是文学文本还是非文学文本,它们都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言语的智慧都需用心领悟,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用素养。第二,要鉴赏与创造形象美。文学文本是借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对形象美的审美鉴赏重在理解,而形象美的审美创造则偏重建构。第三,要鉴赏与创造情感美。审美过程需要审美主体与客体相互契合,相互驱动,产生共鸣,进而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第四,要鉴赏与创造意蕴美。意蕴美是作品内在的精神气质与审美旨趣,它由寓意之物和作者情意所组成,通过意蕴美的审美鉴赏可以收获审美创造的惊喜。第五,要鉴赏与创造理性美。理性是指能看清事态和物象的本质,有针对性地做出判断和决定的品质。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关注审美客体自有的理性美,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审美主体的理性创造力。

  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培育路径。语文教育的一大属性就是文化性,它是一种文化活动,是文化传承与理解之旅,文化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更富有文化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传承”与“理解”需要的是“照着讲”和“接着讲”〔7〕。“照着讲”就是传承文化,坚守文化“;接着讲”就是在理解中发展,在发展中理解。第一,要凸显现代取向与传统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始终关注其与现代性的关联,既不能割裂或漠视中国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数千年来建构的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的理想诉求,也应防止因民族自恋文化情结滋生的非理性而走向极端。第二,要追求国际视野与民族情感的自然融合。应站在更广阔的角度关注文化演进与发展的脉络,了解主要文化的内在结构及思维特征,具备追求人类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思想。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我们不应妄自尊大,应在国际视野中准确把握其不足,同时也不宜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第三,要体现文化共性与鲜明个性的合二为一。教学中要注意整合文化共性,尊重文化差异,把握文化的鲜明个性,从而将共性文化和个性文化融为一体,汲取其精华并创造性地转换为新的自我文化成长的重要资源。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上述有关高中语文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虽各有特点,但不可截然分开,四大核心素养间是彼此紧密联系着的,因此,对各大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的选择也不能顾此失彼,只是培育的路向各有侧重。  参考文献:

  〔1〕张 华。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出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8.

  〔2〕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N〕。中国教育报,2015- 04- 01.

  〔3〕黄四琳,左 璜,莫 雷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6,(6):12.

  〔4〕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16.

  〔5〕潘知常。生命美学论稿·在阐释中理解当代生命美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10.

  〔6〕冯为民。文化自觉与语文文本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10,(6):36- 38.

  〔7〕冯友兰。新理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10.

上一篇:关于初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论文下一篇:中职说课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