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距离是引起跨语言影响的重要因素的研究论文(2)

2020-06-23实用文

三、实证研究

  (一) 研究问题

  本研究采用定量定性研究, 围绕迁移源为维语的单元音/e/ (可在维语中找到相似发音, 而在汉语中对没有类似发音) , 与迁移源为汉语的双元音/ei/ (在维语中没有相似发音, 而在汉语中有相似发音) 展开实验。通过考察不同英语水平的维吾尔族学生的心理语言距离与语音感知准确性、可接受度的关系, 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心理语言距离是否会影响语音感知;若存在影响, 心理语言距离对不同英语水平受试的影响是否相同;且是否会影响受试对源自心理语言距离较远的语音接受度。

  (二) 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甘肃两所高校预科至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 且生源地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维吾尔族学生60名为受试。所有受试均能熟练使用维语、汉语, 并通过英语水平的测评被平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组, 每个级别各20人。

  (三) 试验步骤

  本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听力感知测试词语中划线部分是发/e/音还是发/ei/调查不同英语水平的受试在分辨英语音标/e/与/ei/时是否存在表现上的实际差异;第二阶段根据Kellerman提出的“核心---边缘”纬度排列[22], 要求学生将10个划线部分发/e/音与10个划线部分发/ei/音的单词从“熟悉---陌生”进行排序。

  本次测试词选自“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 试验中的原始排序以频数为根据, 由高至低排列排列。第三阶段要求学生凭借感觉对一组20个陌生单词 (10个划线部分发/e/音与10个划线部分发/ei/音的单词) 划线部分的发音判断是否认可接受所给出的音标为其发音。

  (四) 数据收集与分析工具

  本次研究中语音接受度测试所用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 由完全接受到完全不接受五个解释程度来测试学习者对音标的接受度。参与测试者共计72名, 根据研究需要共筛选出60名受试数据。数据回收后录入SPSS19.0通过相关分析、T检验等分析数据。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 语音感知实验结果

  根据表1语音感知判断实验结果显示, 初、中、高级各组受试/e/音感知辨音错误量平均值分别为4.1、3.38和3.7;/ei/音感知辨音错误量平均值分别为6.6、5.62、4.82, 可知辨音错误量随英语水平的提高递减。由于初级与中级受试/e/与/ei/辨音错误量配对T检验中P<0.05, p="">0.05, 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显着意义, 其差异不明显。

  (二) 心理语言距离测量结果

  将各受试组所列新的词语排序与据客观语言距离排序的词列进行相关分析得出表2数据。由于高级组心理语言距离排序与语言距离排序的相关分析P<0.05, 具有统计学显着意义, 因此英语语言水平较高的受试其心理语言距离接近语言距离;而初级与中级组受试P值均大于0.05, 不具有统计学显着意义, 其心理语言距离与语言距离不相关。对比各组相关系数, 可知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 心理语言距离与语言距离之间的距离在缩短, 其具有动态性。

  结合表1与表2的数据分析可得知, 英语水平较高受试的心理语言距离接近于客观语言距离, 其在进行语言感知辨音时, 可客观地从词汇中分离出音标, 因此语音/e/辨音错误量与语音/ei/辨音错误量不存在明显差异。而英语水平较低和中等的受试语音感知测试中, 语音/ei/辨音明显高于/e/辨音错误量, 这一倾向说明受试在听力感知过程中习惯于从母语迁移语音至英语, 也可以认为受试的语音感知错误是由于错误判断迁移源所致, 但归根结底是其母语到英语的心理语言距离小于汉语到英语的心理语言距离所产生影响。

  纵向比较辨音错误量与相关系数的可发现, 心理语言距离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维吾尔族学习者所产生的影响不同, 英语水平越低, 越容易受到心理语言距离的影响, 而英语水平越高越能够把握语音间的客观距离, 降低错误率。因此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 其语言听力困难多源于心理语言距离所产生的负迁移导致的语音感知误差。

  (三) 语音接受度测试结果

  不同英语水平受试语音/e/与/ei/接受度配对T检验所得数据如表3所示。数据显示中, 高级受试语音/e/与/ei/接受度的`显着性水平均大于0.05, 不具有统计学显着意义, 接受度差异不明显。说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其在语音接受与语音感知中均可较为客观地作出判断, 这主要是客观语言距离作用的结果。英语中等水平的受试在不能客观辨音的情况下 (即对测试词发音不熟悉) , 对可迁移自母语与可迁移自二语的发音并不存在明显的由心理语言距离所产生的语音拒绝行为, 这可能是由于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期中学习者主观上语言、文化适应所产生的影响。而英语初级水平受试对语音接受度的表现与中、高水平受试大相径庭, 其P<0.05, 具有统计学显着意义, 因此受试对语音/e/与/ei/接受度明显存在差异, 且受试者在词汇中发/ei/音处更倾向于发/e/语音, 甚至拒绝发/ei/.这表明心理语言距离对英语水平较低学习者在不能客观辨音的情况下 (即对测试词发音不熟悉) , 对可迁移自二语的发音存在回避或抵触心理。

五、结语

  通过实证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首先, 心理语言距离对语音感知产生影响, 具体表现为语音的正负迁移所导致的语音感知的正误。其次, 心理语言距离是动态发展的, 不同英语水平的分组受试的心理语言距离表现出差异, 且随着语言水平的提升逐渐向语言距离靠拢, 这验证了Kellerman的假设“水平高的学习者应该对母语和目标语的语言距离有着更准确的认识”[23].最后, 心理语言距离会影响英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接受心理语言距离较远的语音, 此点可解释为何英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在听力感知判断中的错误高于其他水平受试。因此, 心理语言距离在语音感知阶段的影响不可忽视, 其极有可能是导致听力感知困难的源头所在。而本次研究旨在丰富国内心理语言距离实证研究, 为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基础听力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的同时就此问题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首先, 语音教学是英语学习的基础, 该阶段的学习者多为英语水平初级者。本研究结果显示初级水平学习者最易受到心理语言距离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语音对比教学, 使学习者清晰地了解语音之间的异同, 明确语言间的客观距离是十分有必要的。

  其次, 语音教学涉及两部分, 听力辨音和语音输出。心理语言距离对学习者在语音感官接受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被教师及时察觉, 但其影响会波及语音的正确输出, 因此教师可通过语言输出发现问题, 并利用语音纠正使学习者接受语音, 进而影响语音感知。

  最后, “语言环境的复杂性、鲜明甚至偏执的文化回避取向是少数民族英语教育中心理语言距离产生的基础。”[24]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文化渗透性教学, 从意识形态方面帮助学习者接纳外来文化。参考文献

  [1]全鸿翎, 阿米娜·阿不力孜。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语言负迁移现象[J].语言与翻译, 2006 (6) .

  [2]马依努尔·艾则孜。新疆维吾尔族学员英语学习中语音问题简析及其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 2009 (4) .

  [3][18]Cenoz, J. (2001) .The Effect of Linguistic Distance, L2srarus and Age on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In Cenoz, J., Hufeisen, B.&Jessner, U. (Eds)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A] (pp.8-20) .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4]Jone, D.英语语音学大纲[M].郭作, 周开顽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1.

  [5]刘春霞。汉、维、英语音节对比[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 2009 (3) .

  [6][10][22]Kellerman, E. (1977) .Toward a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rategies of Transfer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Interlanguage Studies Bulletin, 2, 58-145.

  [7]Ellis, R.1994.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Press.

  [8]Kellerman, E. (1978) .Giving Learner a Break:Native Language Intuitions as a Source of Predicitions about Transferability[J].Working Papers on Bilingualism, 15, 59-92.

  [9]Kellerman, E.&M.Sharwood Smith. (eds) . (1986) .Cross-linguistic Iinflu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11]欧亚丽, 刘承宇。语言距离对于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蒙古族学生语言迁移的影响[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 (4) .

  [12]Ringbom, H. (1987) .The Role of the First Language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13]周宝国。从可译性到可移性--一项关于心里语言类型的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6) .

  [14]Laoire&Singleton 2009 Laorie, M.&Singleton, D. (2009) , The Role of Prior Knowledge in L3 Learning and Use:Further Evidence of Psychotypological Dimensions.In Aronin, L.&Hufeisen, B. (Eds.) , The Exploration of Multilingualism: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L3, Multilingualism and Multiple Language Acquisition.Amsterdam:John Benjamins.

  [15]Sakuragi, T.&Fuller, J.W. (2003) .Body-part Metaphors:A Cross-cultural Survey of the Perception of Translatability among Americans and Japanese.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32:381-395.

  [16]王永德。日本和韩国留学生对汉语句子主观感知距离研究[J].现代外语, 2003 (2) .

  [17][19][23]张雷, 俞理明。心理类型在中国学生英语习语理解中的作用[J].现代外语, 2011 (5) .

  [20][24]凌斌, 王志成。少数民族英语教育中的心理语言距离研究--以藏族英语教育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 2014 (4) .

  [21]杨学宝。心理语言距离对第三语言学习倦怠的影响[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 (6) .

【心理语言距离是引起跨语言影响的重要因素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论文

2.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论文

3.心理语言学隐喻理解论文

4.社会语言学下的语言景观研究论文

5.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对语言的研究的论文

6.超语言学中的语言世界图景研究论文

7.内化语言的论文

8.播音主持语言属性研究论文

上一篇: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分析研究论文下一篇:关于数字语言教学系统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