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相关论文

2020-06-23实用文

  家庭教育是以孩子为视角的父母教育。以孩子的成长和品格为导向,着手于孩子问题行为的辨识与校正,为孩子的生长经历赋予正向感知与信念,同时针对性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与素质,最终达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过程。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家庭教育的相关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教育价值,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乃至个体人生发展中,犹如建设高楼大厦的基石,影响着个体的未来发展。 我国家庭教育中有很多体现中国特色的现象和内容,尽管今天看来家庭教育中那些堪称“中国特色”的现象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却在长远发展的角度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他们成年以后的生活能力,我们有必要研究和反思已经习以为常的平凡生活,让家庭生活发挥其更积极的教育价值。

  一、隔代教养

  由中国传统家庭生活模式衍生出来的隔代教养绵延不绝,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职业竞争的加剧,年轻父母能够分出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将孩子交给祖父母教养者越来越多。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66.47%,隔代扶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71.59%和73.45%,也就是说,我国70%以上的家庭都涉及到隔代教养。 “隔代教养”已成为我国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中很自然、很普遍的现象,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普遍存在着隔代教育的国家。

  尽管隔代教养的生活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年轻父母工作与生活矛盾,但无意间也造成了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障碍,为孩子的成长埋下了很多隐患。 出于对孙辈的疼爱,祖父母通常过多地包容孩子的缺点,使其在性格上变得娇气蛮横,对家庭的依赖性强,从长远来看,限制了孩子活动的空间和人际交往的范围。 大量研究表明,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容易产生六类不良习惯:一是自私,做事常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道为别人着想;二是任性骄横,家庭成员关系颠倒,走向外部社会后不知道尊重别人;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弱,个性孤僻、缺少生活的热情;四是自主精神和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五是不爱惜财物,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六是学习被动,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容易厌学。 更值得关注的是隔代教养会造成孩子成年以后不知道该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不少年轻的父母本身就是由祖父母带大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经历使他们无法妥善处理家庭与工作的矛盾,缺乏担当父母责任的意识,比如不少年轻妈妈为了保持身材拒绝哺乳;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和休闲娱乐,把孩子交给孩子的祖父母照料……似乎养育孩子原本就是祖父母的事情,从而使不良的亲子关系在代际传递中不断地复制。 也就是说,隔代教养实际上是以孩子的成长为代价换取了父母的相对自由,隔代教养的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也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中国年轻父母遇到的工作和生活的矛盾在国外也同样存在,但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大不相同。 在欧美等国,不少国家法定的生育假期长达一年,儿童照料中心可以接收6个月甚至3个月以上的婴儿,所以,年轻父母们更多地借助于社会力量来解决工作与生活的矛盾。 父母亲和祖父母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达成的共识是:孩子需要与父母共同生活,养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祖父母们有自己的生活,不是家里的保姆; 祖父母可以给年轻的爸爸妈妈当参谋,但不会过多介入孩子们的生活。 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 外国的儿童在成年以后表现得更有安全感、更独立、富有探索精神,也更有爱心和责任感,这恰恰是中国孩子所缺乏的心理品质和人格魅力。

  二、父教缺失

  我国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男主外,女主内 ”,男人负责事业 ,挣钱养家 ;女人专注于家庭,教养孩子。 每当学校开家长会或者是开公开课,参会的70%以上都是妈妈,或者是家里的老人,爸爸出席的比例很低,越来越多的父亲长期缺席孩子的成长。 对孩子来说爸爸是起床已经走了、快睡觉的时候才回来的那个人;对很多妈妈来说,教育孩子爸爸不用操心是自己贤惠持家的军功章。 这种父亲游离于家庭教育以外的生活格局使孩子从小缺乏与父亲的接触和交流,已成为我国当前儿童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父教缺失的真正原因其实不是爸爸们真的那么“忙”,而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文化将父亲定位于社会成员,把父亲参与子女教育视为家庭地位低下,制度性地排斥、豁免着父亲作为家庭成员对子女所负有的教育职责,近年来,愈加激烈的社会竞争更是让许多男性固着在职场上,无暇履行其作为父亲的家庭责任。 父教缺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让很多父亲望而却步,既然妈妈们更有耐心,索性就完全交给妈妈,自己只追求最后的那个结果。 父教缺失不仅使孩子心理问题频出,而且也造成了更多的家庭矛盾,妈妈们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应对日常生活和教育子女的巨大压力,分身无术,一旦孩子出了问题,不仅得不到丈夫的支持和理解反而面临来自丈夫的指责,负面情绪激增,不利于家庭的和谐和稳定,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绝不是一个能干的妈妈就能全面替代的,孙云晓强调缺乏父爱的孩子在性格上“缺钙”,他甚至把“父教缺失视为我们民族的很大隐患”。

  心理学研究也证实了父亲参与水平越高的'儿童通常具有更高的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表现出更多的同情心和较少的性别刻板观念;父 亲缺失家庭的儿童比父亲在位家庭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反社会倾向,父亲积极参与到家庭教育之中,将对孩子的学业成就、道德发展、人格塑造和社会适应等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现代家庭教育呼吁“父教归位”,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父亲提供的良好物质条件,也需要爸爸的时间投入和高质量的陪伴。

  基于对父亲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在很多国家,工作和家庭生活是分隔开的,爸爸们不会把工作延续到家里,工作以外的时间属于家庭。 在美国,父亲积极履行父职已成为社会主流观念,社会鼓励父亲充分参与孩子的生活,包括父亲是否与孩子一起吃饭、为孩子讲故事、接送孩子上学、参与孩子的班级活动、与孩子一起外出等。

  很多欧美国家的爸爸都重视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在公园或者是户外的场所,经常见到爸爸和孩子们一起从事户外活动,从事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项目,爸爸们很自然地参与到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与此同时,也给了妈妈更多的时间和个人空间,夫妻共同应对生活,这也是外国妈妈笑容更灿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小论文下一篇:幼儿园管理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