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考是思维向相反方向重建的过程。思维的可逆性,使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肘,不仅可以顺向思考,而且可以逆向思考;不仅可以从正面看,而且可以从反面看;不仅可以从因到果,而且还能执果索因。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性质、运算、思路、方法都是互逆的,如加法和减法、扩大与缩小、增加与减少、计量单位的化和聚……都表现为处于同一整体结构中的两种五逆的意义。学生要认识数学知识的这种可逆性,就要具有逆向思维的过程与之相适应。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适时地帮助学生实现由顺向到逆向的思维方向的重建,使“思维迅速而自由地转换到相反的进程“。这无论对学生掌握知识本身,还是对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培养他们面对复杂数学情境能顺逆回环自如的思维灵活性都十分有意义。
如教师让学生解答应用题: “5筐梨,每筐梨的`质量一样。从每筐中拿走30千克,剩下的梨正好是原来2 筐梨的质量。每筐梨重多少干克? ”多数学生在理解 “剩下的梨正好是原来2筐梨的质量”时,思路拘泥于“先要求出剩下的梨的质量”,但觉得剩下的梨的质量不好求,教师可这样引导——
师:剩下的梨的质量不好求(加重语气) ,但是——(拖长语气。如学生仍无反应,则再启发)能反过来想想吗?
生:剩下的梨的质量不好求,但是(拿走的梨 的质量比较好求,共拿的走梨重30×5=150(千元)。
生:剩下的梨正好是原来2筐梨的质量。反过来想,就是拿走的梨的质量正好是原来(5-2)筐梨的质量。因此,每筐梨重30×5+(5-2)=50(千元)。
师:有些问题,顺着想不能解决。我们反过来想想,常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逆向思维这一概念进行深入分析后,可将其具体化为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由终点回到起点的还原;二是由某一知识向与之相反的别的知识的逆联想;三是从某一结果出发,对导致此结果的诸多原因及其关系的逆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
【试析逆向思维的内涵及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5.关于逆向思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