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趣味化教学论文(5)

2020-06-26实用文

  第七篇: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田径的应用

  田径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喜爱的项目之一。体育教师需要在分析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创新田径教学方式,引入趣味性的田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

一、趣味田径遵循的具体原则

  教师在进行趣味田径教学时需要重视该项目的教育价值,并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保持田径教学的趣味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在田径教学内容上下工夫,充分考虑不同项目的名称、具体内容和实施的方法规则等,既使田径教学保持教育性,又充分挖掘田径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当然,趣味田径教学最主要的点还在于田径教学的趣味性,教师需要改变传统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多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增添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和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提高田径教学的吸引力。此外,趣味田径教学还需要遵循目的性的教学原则,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明确教学的目的以及学生学习的目的,不能为了教而教,也不能使学生为了学而学。在开展田径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明确田径学习的目的,在结合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前提下强化学生的训练,进而达到田径教学的预期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遵循安全性原则,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既要考虑田径教学场地的安全,又要考虑动作的安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开展趣味性教学。

二、创新趣味田径的具体方法

  (一)变通法。变通法主要指改变学生在田径训练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学习用具,需要经过的运动线路,以及所接受的学习内容等方面,以此促使教学手段呈现出多样化。一般来讲,学生在田径训练过程中运用到的学习用具主要有计时器、护膝等;主要的跑步路线为椭圆形操场,每一圈大致为400米。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田径运动是一项重复性的运动,这样往往抑制了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变通法,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将一般的直线路径改变通为蛇形、波浪形、螺旋形等形状的路线,还可以将常规的向前跑转变为后退跑。通过变通法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跑步路线,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提高教学效果,一举两得。

  (二)模仿法。许多体育运动都是从自然和生活中演变而来的,这些体育运动贴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体育运动不能被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不能被学生所熟知。因此,在趣味性田径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在田径运动的基础上,通过模仿建立一个更具有创新性、更加全面的练习方法。例如推小车、鸭子学步、飞扑等。这些练习方法根植于生活,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教师在学生尝试这些练习动作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分析与提取,重组田径的一些项目,使田径课程中的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如蛙跳等。这样,使原本枯燥的动作练习因模仿而变得形象化、生动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浓厚。

  (三)兴趣法。创新趣味性田径教学方法需要体育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考虑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关注点,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投身田径教学的兴趣和热情。小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主动探究有关田径的理论知识,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会主动投身到田径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需要突出田径教学中的趣味性,例如用新型的趣味跑代替传统的跑步形式或习惯动作等。体育教师应创造出更加新颖、丰富的锻炼形式,还可以适当采夸张的教学用具,用生动形象富有夸张化的道具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娱乐因素。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田径活动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感受快乐。

  (四)故事背景法。教师为了提高趣味性田径教学的效果,可采用一些喜闻乐见的故事、民俗、传统文化背景等,将不同的田径运动融入到故事当中,丰富其教学内容,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走、跑、跳、投等练习活动时,可为学生的这些练习活动赋予故事化的情节,如“智过火焰山”“越过封锁线”等,这些情节既丰富多样,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合理地插入故事,帮助学生将一些枯燥训练动作形象化、生动化,从而提高田径教学的效率。

  作者:李占山 单位:乾安县赞字乡中心校

第八篇:小学体育趣味教学探讨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对提高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有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有浓厚的兴趣,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会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体育活动可以帮助提高心肺功能促进骨骼肌的健康,但胖学生越不喜欢体育课,因为上体育课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胖学生越觉得上体育课累。如何让体育课变得更有趣,让学生爱上体育,是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爱玩、好奇心强,但是忍耐性差,特别是传统的以“跑、跳、投”竞技体育为内容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抵触。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变换锻炼方法和内容,和学生一起活动,用儿童理解的言语和他们交谈,设计既有参与性又有乐趣的活动,让他们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可以充分运用新器材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购置些价廉物美的小型运动器材,比如“呼啦圈”、“溜溜球”等,和学生一起玩,既可以丰富运动内容,又可以进一步激发胖学生参加运动的热情。除此以外,还可以经常变换练习方法,使孩子对运动产生强烈的兴趣。比如可以将跑步练习变成行进间高抬腿跑、变速跑、追逐跑或是计时跑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多种锻炼方法,又能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二、选好游戏教材,安排适量运动

  根据阴雨天的教学需要,要把握好室内游戏教材,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如:“打电报”、“看谁算得快”等游戏。一堂体育课的教材,要与其他各项教材之间搭配合理,注意教材本身的负荷量,在本课中要适当。组织游戏时应以最短的时间合理调整队伍,根据内容的不同,对每组人数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发现学生疲劳,流汗过多等现象要及时调整,同时老师也要一同参加游戏,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不能站在旁边当旁观者。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和生理特点,选择适宜的运动负荷量的游戏。在生理方面小学生的骨钙化尚未完成,骨硬度低,弹性较大,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韧性大,关节具有较大的伸展性和灵活性,但支撑性较差。根据以上特征,在游戏活动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姿势加强两侧的对应练习。同时也应避免负荷过大的或静止性的力量练习,防止骨化提前或引起骨膜炎。

三、转换角色,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命令下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学习。这种无视学生特点的教学观念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对体育学习与活动失去了兴趣,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与活动中感受到只有命令与强制,只是在机械地执行教师的教学计划,丝毫体验不到参与体育学习与活动的乐趣,自然也就失去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功能。因此,要将趣味教学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实现角色转换,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体、活动的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挖掘,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学习与活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身心得以舒展,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加强思想教育,启发思维能力

  游戏的特点之一是思想性很强,因比思想教育应贯彻游戏始终。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课程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和社区资源,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促进学生整体、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小学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提出,使我们在如何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各领域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注意对学生智力的培养。如教学《冲过火刀网》游戏时,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投中活动目标,怎样躲避投来的球?这些应变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五、游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

  克鲁普斯卡娅说:“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游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将学生所喜爱的游戏引入体育教学中,将枯燥的动作要领与技术的讲解与生动的游戏相结合,将单调的动作训练与游戏相结合,这样的设计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现行的小学体育教材注重体育学习的游戏性与活动性,这便于我们实施体育游戏教学。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实现了教学的趣味性、娱乐性、学习性与集体性,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使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态参与游戏,在不自觉中进入体育学习与活动的最佳状态。如徒手操,即第二套《小学生广播操》,其特点是操节多、节拍多、变化多,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在学生间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游戏活动,看哪位学生的动作做得最标准,并让学生选出做得好的学生指导其他学生,或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间展开比赛。这样的竞技游戏,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没有把这当做一项学习任务来完成,而是以参加游戏、玩游戏的愉悦心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又如上投掷课时,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练习肩上挥臂投掷动作,可以改变教材的投掷训练。我设计了投掷“纸飞机”的游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当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使得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这样既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基本的动作要领,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意识与竞争能力。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还要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综合素质。重视体育的趣味性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每一个体育教师应当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小学基础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李然.小学体育课堂情景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3(12).

  [2]徐珺.让体育游戏激活小学体育课堂[J].新课程学习(下),2014(02).

【小学体育趣味化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小学体育趣味性教学论文范文

2.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3.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论文十篇

4.趣味体育课小学作文500字

5.小学趣味体育活动方案

6.初中数学趣味教学论文

7.趣味识字五法-教学论文

8.趣味玩球中班体育教案

上一篇:浅议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小学体育趣味性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