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旅游文化客观本真性的意义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民族旅游文化客观本真性的意义论文

[摘要]对于旅游对象物真实性的讨论衍生出了客观本真性的概念,客观主义的研究范式也被广泛用于探寻旅游对象物的本真性要素。维护和保持客观本真性对于保护民族文化、维系民族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满足游客本真性体验诉求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构建民族旅游文化客观本真性的保真模型,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民族旅游文化;客观本真性;本真性要素;保真多维度;具体语境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506(2015)11-0039-05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从“民族文化”到“民族旅游文化”,文化经历了被选择、被建构、被展示的商业化过程,民族文化也因此体现出更丰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然而在民族文化商业化的过程中,存在过滤性选择、扭曲性建构、迎合性展示的过度开发现象,致使民族文化在旅游语境中逐渐失真变味。本真性理论为“民族文化”到“民族旅游文化”的转变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尝试回到本真性理论的起始点———“何为真实”,解读客观本真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概括民族旅游文化客观本真性的要素,构建守护民族旅游文化客观本真性的模型,探究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护民族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提升游客的本真体验。

一、客观本真性的文献回顾

  本真性一词出自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博物馆学将“本真性”概念用来描述和鉴定展品的真实性,之后被借用到旅游研究中,激发了众多学者的研究热情。麦克康耐尔认为,旅游帮助人们逃避异化的、无意义的现代生活,为游客创造纯净的、原始的、自然的、不受现代文明破坏的体验机会,因此,寻找本真性、了解旅游地居民的真实生活成为游客旅游的真正动机①。科恩也表示远古、原始、自然、异域的形象是多数游客出游的预期②。在此理论引导下,学者开始探寻旅游对象物的客观本真性,寻求旅游客体的真实存在,并提出了客观本真性的概念,进而引入客观主义研究范式,提出了客观主义本真性的研究框架。

  客观本真性强调本真性是旅游对象物本身固有的一种特性,游客追求没有经过设计和加工的、原汁原味的旅游对象物。布尔斯汀和麦克康耐尔认为客观本真性可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测量和评估,而节日、仪式、美食、工艺品等则要看是否由本地人按照传统来制作或组织①。

  夏朴雷认为旅游商品,例如手工艺品、节日、仪式、美食、服装、建筑等都根据一定的标准被描述为“本真的”或“非本真的”,这些标准包括是否由本地人根据本地习惯与传统制作和加工。在这个意义上,本真性意味着传统文化及其文化来源,是一种真正的、独特的真实感②。王宁强调了本真性概念的适用情景:客观本真性的确与某些旅游类型是相关的,例如民族旅游、历史旅游、文化旅游等,这些旅游类型涉及到空间异地性或时间历史性③。

  为了证明旅游吸引物的真实性,实证主义成为常用的研究范式,学者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揭示旅游对象物和旅游目的地的本真性。李特瑞尔等在研究中讨论了旅游纪念品的真实性,他们深挖了旅游纪念品应有的特征,确定了游客眼中影响旅游纪念品真实性的因素,如独特性、原本性、纯正性、历史文化特质、工匠的手艺、使用的材料,以及纪念品的审美性和实用功能④。

  威特选取澳大利亚悉尼的岩石旅游区作为研究案例,提取了13个关于本真性的指标,其中4个指标关于“环境”,5个指标关于“活动”,另外4个指标关于“建筑”⑤。瑞委拉和多德研究了游客对墨西哥普埃布拉(Puebla)特拉维拉彩陶(Talavera pottery)的本真性定义,提取了5个主要因子:外观与用途、传统与认证,获取难度、本土生产、价格优惠,并且发现本地游客更看中的是彩陶的外观和认证,而国外游客则更加在意彩陶是否为本地居民在本地所生产和加工⑥。

  林龙飞等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真实性评价体系,认为建筑遗迹、服饰、语言及口承文化、节庆及礼俗信仰是影响民族文化真实性的最重要因素,决定某地区民族文化真实性的最主要方面⑦。卢表示客观本真性使游客对旅游对象物的真实性的感知⑧,但是在多数客观主义学者眼中,客观本真性不是由游客来感知的,而是由专家来鉴定的,因为游客感知到的本真性可能并不真实,可能是舞台化的、虚拟的、模仿的,原因是游客可能对旅游对象物了解不多,游客可能受媒体宣传的影响而对旅游对象物产生了某些刻板印象。在斯坦纳等看来,客观主义本真性不具备理论范式特征,应该摈弃,应该为更明确的术语取代,如真正的、确实的、精准的、真实的、实情的等⑨,而不能因为概念的`多元和模糊而否认客观本真性的意义和价值。

二、民族旅游文化客观本真性的意义

  纵观本真性概念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再到存在主义的发展脉络,不难看出自从王宁“存在主义本真性”概念提出之后?瑏瑠,学术界更强调自我本真(self-oriented authenticity)的意义和诉求,强调游客摆脱日常生活,在不同寻常的活动中更自由地成为自我和表达自我?瑏瑡,也强调旅游对于存在主义本真性不是替代物,而是催化剂①。可是,存在主义本真性过于强调旅游是一个自我表现、自我塑造、追寻本真的过程,存在主义者倡导的旅游方式中,游客更多地关注自己,与他人的沟通和交往的需要相对较少。而且,单纯的存在本真性不能推导出人们旅游的原因。因此,真实性的定义应同时结合旅游客体(旅游对象物)和旅游主体(游客),忽视旅游客体不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对民族旅游,客体的“真实性”也许比主体的本真更为重要②。到访民族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比游览自然山川的游客更加注重客观本真性,即在乎民族旅游文化的真实性,因为存在主义的自我本真离不开旅游对象物的真实。

  民族旅游目的地少数民族在旅游活动中身兼多职,既是旅游目的地主人、也是旅游对象物,既销售文化,也销售自己。民族旅游文化的客观本真性让本地少数民族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能够感受到自己文化的空间特征,能够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更为重要的是,本地少数民族通过参与民族文化客观本真性的讲解、展示、认证,能够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通过参与民族旅游文化的开发与经营,本地少数民族重新认识和界定了自己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少数民族主体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此外,对于民族旅游目的地来说,客观本真性所提供的真实文化土壤和文化空间是游客不远千里到遥远偏僻乡镇去体验民族文化的原因,这也正是其旅游开发和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民族旅游文化异地复制模式在大众旅游时代曾经红火一时,但随着游客旅游频率和旅游经验的增加,这种模式逐渐受到市场冷落。这一现象说明复制的、虚拟的、人造的、真实环境缺位的民族旅游文化难以让游客获得客观和主观的本真体验。总之,民族旅游文化的客观本真性对于游客体验、民族文化保护和民族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维持和保证民族旅游文化的客观本真性显得迫在眉睫。

上一篇:旅游文化学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家族企业管理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