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钢琴教学有效策略探析论文

2020-07-03实用文

学前儿童钢琴教学有效策略探析论文

摘要:学前儿童钢琴教学要求注重钢琴演奏过程中的心理培养、音乐演奏过程中的音乐记忆培养、注重音乐审美处理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正确反馈能力的培养等.当前,学前儿童钢琴教学在学生学习水平、教师教学水平、家长教学观念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鉴于此,应重视对钢琴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读谱及快速的视奏能力,注重严格的节奏训练,选择科学的弹奏方法与良好的声音概念训练.

关键词:学前儿童;钢琴教学;有效策略

1学前儿童钢琴教学的内在要求

  1.1注重钢琴演奏过程中的心理培养.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会把精力集中在培训学生的演奏技巧或者音乐的表现力方面,但是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心理.事实上,演奏心理在演奏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面对幼小的钢琴学生时,教师应尽可能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演奏自信心,并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身的心理活动,能够以健康、良性的心态面对每一次演奏,消解他们因紧张、焦虑情绪而带来的演奏障碍.

  1.2注重音乐演奏过程中的音乐记忆培养.音乐是一种运动和变化的复杂体验,在音乐演奏培养训练过程中,对于音乐记忆力的培养也就是背谱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前儿童正处于具象认知阶段,他们对形象性的事物有较好的理解,音乐所潜藏的画面感有助于儿童加深对音乐的体验、意象和审美.同样,这些理解的深化也能够促进学生音乐记忆力的提升.总体来说,音乐记忆的培养无外乎从儿童的心理特质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适宜的音乐内容,加强孩子的注意力;对经典的乐曲要多家练习,反复强化等.因此,如何训练背谱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记忆力,是钢琴演奏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而言,最常见的背谱方式是通过运动记忆来背谱,也就是通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形成下意识的条件反射,依靠肌肉的运动记忆来进行演奏,这是最轻松的依靠熟能生巧形成的背谱方式,但同时这也是最不可靠的背谱方式.也有通过听觉记忆来背谱,初学的学生很多使用这种方法.此外,也可通过分析和演奏,在理性清晰的记忆基础上进行背谱,通过对乐曲的整体曲式结构、和声、调性、织体的分析记忆来演奏等.

  1.3注重音乐审美处理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层次,是关系到学生音乐艺术表现水平高低的关键.审美能力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生活环境、自身的经历来获得的.未经训练的审美能力往往是不发达的,例如,儿童往往只喜爱节拍简单、旋律欢快的歌谣,而不能接受具有复杂的和声织体与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但如果适度给他们提供一些欣赏复杂和声以及变化感强的乐曲,学生的心理结构则可能在“同形作用”的发挥下实现一定程度的美化、提升,其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辨识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便可得到相应的提升.

  1.4注重学生正确反馈能力的培养.要培养优秀的学生,让学生成为优秀的演奏者,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高雅的审美趣味,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对于自身演奏的反馈能力.在传统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演奏出现了错误,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来提醒学生,学生不能客观、独立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在钢琴演奏的舞台实践中,由于演奏前的心理紧张、焦虑等各种因素影响,学生不能及时、独立、客观的自我反馈,并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演奏情绪,扭曲了音乐原作者所想表达的情绪,那么音乐演奏就会出现“变形走样”.反之,如果学生具备了正确的反馈能力,那么,一般情况下,他就能够及时监控到这一问题并适时、灵活地作出反馈.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能力需借助长时间的培养和实践才能最终形成.此类客观的反馈能力若是缺失或未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学生很可能会在演奏的过程中囿于自身情绪的影响而丧失对个体演奏失误之处的修正能力,这也在客观上要求学生应更多地参与到亲身实践中去,在真实情境下不断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当前学前儿童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学习钢琴水平差异较大.在钢琴的教学中,每个孩子在理解能力以及操作能力上都是不同的,同样是学一样的东西,他们的协调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右手能力较强左手较弱,而有的学生又是右手能力强左手稍有弱势,还有的是两只手能力都比较弱.这就要求教师有科学的教法,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另外,处于启蒙阶段的学前儿童,由于身心发展常处于不健全不完善的时期,仅仅依靠兴趣并不足以保证学习钢琴的效果.学前儿童的怠惰问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关注并及时有效地加以控制,使他们逐步具备良好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形成积极健康的意志品质,进而合理规划、发展自身学习目标,以实现钢琴教学的有效性.

  2.2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当前背景下,钢琴教师的构成情况较为复杂,一些琴行的琴师在选拔标准上还不够严谨,这就出现了一些琴师由于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后劲,难以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要求.从整体钢琴教师队伍来看,钢琴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并不理想,不少教师缺乏甚至是从未经历过专业的音乐教学培训,自身可能严重欠缺对钢琴教学的热情.一些非钢琴专业的音乐教师也时常会被学校安排去教授钢琴,这些教师还存在着对自身专业素养、能力的担忧,也就缺乏钢琴教学的信心.此外,钢琴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大的教育理念不变的情况下,结合学科实际,艺术性地展开教学,让课堂充满音乐韵味、充满钢琴魅力,然而实际情况却未能尽如人意.不少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调死板、枯燥无味,甚至完全照搬照抄、套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致使钢琴课严重变味,“教师上课没劲,学生听课没味”.

  2.3家庭教育的观念冲突.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国民经济收入情况稳步提升,不少学生的家庭条件水平日趋良好,很多家庭已具备为孩子购置钢琴的能力,并会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为孩子提供钢琴学习的机会.一些孩子平时主要在家里练琴,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家长会在教师上课的时候旁听,他们是想了解如何让自己都可以帮助孩子,所以在家中练习的时候,孩子不会这个音的时候,家长张口就给孩子说,而不是教导孩子如何去识记音符的位置.但是有的家长就不一样,他们一样会在教师身边旁听,家中孩子在练习的时候,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会的时候,家长会在旁边尽可能地教孩子如何去识谱以及更多的知识,这显然更有助于学生的长效学习发展.此外,家庭教育的观念冲突还表现在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不被家长所认同,家长所期待的教学效果未能有效达成,于是一些家长会在和孩子的沟通中直接表现出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质疑甚至不满,这种行为对学前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面对家长和教师教育理念冲突的时候,因自身心智尚不够健全,且3-6岁的孩子一般多处在对权威的服从阶段,这时的孩子听到家长对教师的一些质疑时,很可能会造成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去相信谁的矛盾.

上一篇:学前儿童钢琴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探析论文下一篇:学前儿童钢琴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