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计划(2)

2020-07-04实用文

  第三关:心灵手巧(同桌合作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这里长方形的宽是接近4厘米,引导学生像这样接近4厘米的可以说它是大约4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二十多分钟的学习已经开始出现疲倦,此时设计闯三关获奖品的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通过游戏巩固新知,一举两得。】

  四、 回顾全课,总结延伸

  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学生说收获,是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下一节课《认识米》作知识性的铺垫和延伸。】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数字

  刻度线 “0” 起点

  “cm” 厘米(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1-2页例一,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发现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带来的混乱,会选择合适的物体做标准测量。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协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4、教具及学具准备:

  学具名称 1角硬币 三角形学具 回形针 小刀 小方快

  (长、宽、高都是1厘米)

  个数 8 5 6 6 30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孝顺的小南”,小南在故事中遇到了问题,你仔细听,看能不能帮助他。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来。

  师: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孝顺的小南知道妈妈过几天就要生日了,他决定用零用钱给妈妈买一双新鞋子,小南问妈妈:“妈妈,你的脚有多大?”妈妈回答:“一拃多一点点。”小南到商店挑选了双漂亮的鞋子,用自己的小手认真地在新鞋子上拃了“一拃多一点点”心想:这双鞋妈妈一定合适。小南高兴地跑回家,急着把鞋子送给妈妈。可是当妈妈打开这份礼物时,妈妈笑了,奇怪的`问:“这鞋子这么小,到底是买给我的,还是买给你自己的。”小南捎了捎后脑,怎么也想不明白 ,自言自语的地说“明明就是‘一拃多一点点’嘛。”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回事吗?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二、 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谈话: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有一本崭新的数学课本,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课本的宽有多少,你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_小精灵 儿童网 第一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人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2、操作方法的指导:

  ①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②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学生填写并汇报测量结果。

  学具名称 测量结果(数学书的宽)个 得出结论

  1角硬币 7 ①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量的结果不同。

  ②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该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三角形学具 4

  回形针 5

  小刀 3

  小方块 15

  4、小组讨论、汇报结果:为什么都是数学课本的宽,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得出结论1]5、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

  如:每组中都选用“回形针”量的同学,他们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

  6、启发学生思考:在量数学课本的宽时,想要得出相同的结果应该怎样办?[得出结论2]

  第二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二)测量不同的长度

  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数学课本的宽和铅笔盒封面图片(课前准备)物品的长度。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

  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问题。

  生: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为5个“回形针”长,而铅笔盒封面图片也是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

  ①因为选用不同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与事实不相符。

  ②测量时,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不同物体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

  ①让学生看图,并说明图意:有5种蔬菜,左端对齐,横放在5个竖排的隔层中,隔层下面横排这5个□,让学生看图直观判断出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那么长,看不清的可用尺子对准格子的竖线比一比

  ②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用同一物体为标准进行测量的重要性。】

  2、“做一做”第2题。

  ①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和“高”。

  ②学生独立测量后再交流。

  测量方法指导(与前面有所不同): 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着量,而是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设计意图:用同一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使测量变得更简化】

  3、“做一做”第3题。

  用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作标准,让学生看图估计所测物体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长。部分有困难的学生也可用正方体实物进行实际测量。

  【设计意图:为过渡到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做准备,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 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关于测量物体的长度,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说收获,是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下一节课《认识厘米》作知识性的铺垫和延伸。】

【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1.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计划模板

2.认识厘米小学数学教案

3.厘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4.认识厘米评课稿

5.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6.《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说课稿

7.《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评课稿

8.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评课稿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复习计划下一篇: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