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学科专业准入标准论文(3)

2020-07-04实用文

5实施学科专业准入应处理好的关系

  5.1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对编辑学科专业的准入要求应将岗位需求及编辑的个人能力结合起来,实现准入标准与岗位需求及从业者能力的有机结合。例如,在学历方面,可按照期刊的学术水平定位及发展需求适当提高,确定选取本科、硕士还是博士学历。再如学科专业方面,虽然可将一级学科专业相近者作为选择对象,但这种相近性应体现为相关性密切的专业,例如与临床医学相近的可为基础医学、临床药学等,与中医学相近的可为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

  5.2学科素养入职前限定与入职后再培养的关系

  入职后再培养是目前医学科技期刊提高编辑学科素养的主要方法[19-21],但再教育的效果往往受限于编辑的学科知识结构、专业背景、职业兴趣、学习能力等。如在入职前没有必要的专业学术积累,则编辑对岗位职责的承担能力较低,个人职业发展比较缓慢,无论对编辑部还是个人都是一种资源浪费[6]。如果说入职后再教育的目的是将编辑职业嫁接于从业者先前的学业或职业生涯中,使从业者在编辑领域中获得新的职业生命形态,那么选择优良、富有生命延展力的可嫁接树苗,就是决定嫁接成果———是否能在编辑岗位焕发职业第二春的首要要素。学历、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科研经历等学科素养属于基本固定的因素,如在入职后再教育则收效缓慢,且时间成本较高,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应在入职时通过准入标准使学科素养得到必要的保证,可使编辑在较高的专业起点上进一步在编辑工作中提升学科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科发展。

  5.3学科素养与编辑业务能力的关系

  科技期刊管理者在吸纳新编辑时常常需要衡量的是,如何在入职要求中协调学科素养要求与编辑出版业务能力、计算机能力、新媒体技能、营销能力等编辑业务能力要求的关系。根据笔者多年来对青年编辑的带教实践,编辑基本功可在入职后通过参加全国出版专业考试、自学、带教、各种形式的再教育等方式在1~2年内完全掌握,因此笔者认为,考虑到学科专业能力对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撑性作用以及这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入职时的考察要求应侧重于学科专业方面,编辑业务能力则可通过入职后再教育予以提升。

  5.4学科素养与职业兴趣的关系

  对于编辑工作这项“幕后”工作来说,对职业发展起长远作用的是从业人员的兴趣,好的编辑应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人。对于一个打算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来说,兴趣在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中的作用远超过专业技术本身的作用,即使专业水平并不高,但依靠对编辑事业的兴趣,也完全有可能突破自身的局限,开拓出编辑事业的新天地。如果从业人员已有较高的学科专业水平,但在编辑职业中找不到兴趣点、拓展不了职业空间,无法将自身的学科专业与编辑工作进行良好的融合,也难以发挥一个合格编辑的作用。因而,对编辑职业的兴趣应是考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5.5实施学科专业准入标准的利弊

  虽然实施学科专业准入标准可为期刊完善人才结构、提高期刊学术水平、促进期刊可持续发展提供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同样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不利因素。例如,提高准入门槛可能使部分期刊在吸纳新编辑方面遇到困难,使符合准入标准的求职者减少,导致吸纳不到符合条件的充足人数。笔者认为,本准入标准的要求并非过高,学历、发表论文、临床经历及科研经历的条件均设置为较基础的水平,仍具有较广的选择面;更重要的是,期刊管理者既要树立学科专业准入标准的观念,也要具备前瞻性、高起点的求贤观念,要通过期刊结构调整、制度优化升级,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能发挥重要作用的环境和机制,进一步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吸引力、社会地位、待遇等,吸引高水平学科专业人员的加入。虽然实施学科专业准入后可能会有一定时期的阵痛,但从长期来看,这是一条实现期刊人才结构性调整、优化发展、尽快实现我国科技期刊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综上所述,当前非常有必要设立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学科专业准入标准,以保证编辑在医学知识结构、学历、临床实践及科研素质等方面的高标准,适应医学科技创新的学科发展及科技期刊发展要求,为进一步优化科技期刊人才队伍结构、促进期刊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本文作为本课题组的前期理论成果,对学科专业准入标准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初步探讨,其具体实施效果及经验尚待本课题组在下一步的实践中进行总结。

【科技期刊学科专业准入标准论文】相关文章:

1.标准入团申请书格式

2.林业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论文

3.科技期刊摘要种类论文

4.数学科专业毕业论文

5.日语学科专业毕业论文

6.关于市场准入监管论文

7.审读角度谈科技期刊论文的修改论文

8.中学生标准入团申请书

上一篇:作文并不难只要你融入的学科论文下一篇: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