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教学的教育论文(2)

2020-07-04实用文

三、探究过程设计需要落实可行性

  设计具有可行性的探究过程,也就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超过学生实际能力的问题,可以把原课题分成若干小块,这样便于操作,问题的研究更能落到实处。

  案例3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教学片断

  师:演示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师: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请同学依据这个原理把上述实验做个简单的改动,证明分子的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生:可以用两杯等量的水,一杯是室温下的水,一杯是热水,同时放入等量的品红固体,观察品红扩散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学生在这里用了两次“等量”,一次“同时”)

  师:这个同学的方法非常好,请问你设计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生:物理学中我们学习过“控制变量法”……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初中物理已经教过的一些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化学教学中对比实验设计的一个难点,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探究的价值在于:知识的结论是教师直接“给”的,还是经过真正的“引导”由学生自己得出来的。“给”永远只能是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发活的源泉。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教,如何去导。教师习惯于直接“给”知识,已成为一种惯性。事实上,贯穿于学生的任何一个学习过程,都可以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关注学习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习的过程。

四、探究结果设计需要走向拓展性

  新课程要求我们,让学生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探究教学的时候,要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成功的探究课堂能给人留下值得思考的东西,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化学学科思想的内涵,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案例4

  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3关于“催化剂”的概念教学

  在安排学生分组实验时,设计了以下5个对比实验:

  (1)部分实验小组只加热过氧化氢溶液;

  (2)部分实验小组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3)部分实验小组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4)教师演示将加热制取氧气后的混合物溶于水,过滤分离得二氧化锰,然后另取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过滤得到的二氧化锰。

  (5)教师演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然后设疑:

  有的化学反应对生产、生活不利,如钢铁的腐蚀,食物的变质等,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学生马上联想到可以利用某种“催化剂”减慢其化学反应的速率。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催化剂特点。

  学生在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形成“催化剂”的概念,但在实际的教学反馈中我们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常会出现以下错误:“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所有催化剂都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过氧化氢分解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本案例中教师通过设置了多组对比实验,学生自然就领悟到:二氧化锰和硫酸铜溶液都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后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在这一特定的反应中起了催化作用,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归纳,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类推等方法,学生就能完整地掌握“催化剂”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学习者面临新现象、新问题时,就会根据情境中的线索,调动头脑中事先准备好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先前经验。

  案例5

  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2 《燃烧和热量》教学片段

  实验演示:镁和稀盐酸的反应

  观察现象:

  (1)产生大量气泡。

  (2)有“水雾”?有“烟”?

  探究一:生成的是何种气体?

  学生猜想:可能是氢气,可能是氧气。

  学生争辩:大多认为是氢气。

  收集证据:

  (1)实验:点燃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该气体能燃烧。

  (2)事实:参加反应的是mg和hcl。

  得出结论: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并推理相关化学方程式。

  探究二:是“雾”还是“烟”?

  收集证据:再做6个相同的实验,每组传递下去。(要求注意观察试管壁上的现象和手的感觉。)

  学生交流:试管壁上有水珠,手感觉发烫。

  学生解释:(略)

  得出结论:由于该反应放出了大量热,溶液中的水形成了水蒸气。因此,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镁和稀盐酸”的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化学反应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这一事实。该实验的设置,教材的要求明显是比较低的,教师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创设,基于以下两点的考虑。首先,本课时难度不大,整体思维含量不高,如果按部就班,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很高。若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则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挑战,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强烈的求知欲支配下,学生的思维时而发散(如猜想环节),时而收敛(如“探究一”,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得出结论),时而推理(如“探究二”,学生得出结论就是一种合情推理),学生的情绪始终是高涨的,处处闪烁着理性思维的光芒,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本案例中,学生猜想是“烟”,就是生活经验的负迁移;猜想是氢气,则缘于知识经验,学过的气体就那么几种,灵活点的学生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就更有把握了;能正确推理写出专业性很强的化学方程式,那更得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探究二”中结论的得出,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物理知识。

  综上所述,我们设计的科学探究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而不能是空中楼阁。这就需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与深度挖掘,渗透了基础知识、浸润了科学方法、调动了情感,教学的内在价值才能得到充分提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资源,改变实验“照方抓药”式的设计,多些反思和改造,提升实验的功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丰富的同时,学习兴趣、探究意识、思维能力、科学方法同时都得到了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设计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教学的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教关于育方式探究的论文

2.小学的科学论文

3.小学的科学教学论文

4.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探究论文

5.探究职业教育改革下的英语教学的论文

6.试论英语家教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7.语文教学的探究论文

8.美术教学的教学探究论文

上一篇:致大学新生及准大学生的话下一篇:探究科学教育下技术教育价值的实施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