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达斡尔族敖包信仰和祭祀习俗的文化内涵与变迁特点的论文(2)

2020-08-01实用文

  三、现实迫力与敖包祭祀文化心理及民俗形态的变迁

  敖包祭祀这一古老的文化习俗也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从民祭的情况来看,过去除了为祈祝丰收和报谢神灵而举行的春祭和秋祭以外,每逢夏季干旱时,还要祭敖包求雨,其仪式过程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只是祭祀活动之后,人们要用事先准备好的水互相泼洒,以示天降雨水。祭敖包习俗在后来的传承中,已逐渐将多种祭祀目的合并起来,祭祀仪式也逐渐改为集中举行。笔者对莫旗阿尔拉村、马当浅村等几个村落进行了调查,从敖包祭祀的主祭人、组织和参与活动的村干部等几位角色和身份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访谈对象那里了解到现在各达斡尔族村落的民祭主要是以求雨为目的而举行,而且是天旱时才祭,不旱则不祭,因此,各村现在不是每年都举行祭敖包活动。过去祭祀时向神灵表达类似于“春祈秋报”的期待与回馈的心愿,现在则在祈祝的心理之上叠加了向大自然寻求消除灾害,以获得安康太平生活的现实要求。此外,通过这些“文化持有者”的叙说和描述,我们还了解到求雨的仪式、场景和特定规制等在传承中对(敖包祭祀)传统的因袭和发生变迁的情况:祭敖包求雨的时间不固定,一般都在五六月份祭。天旱时,由村里的'老人们商定求雨的日期,然后告知村民。以前由各家集资买供品,主要是献祭所用的鸡、猪、酒和点心等。近几年基本上都是村镇出钱来买,特别是村委会对求雨活动也越来越支持,村里不仅给活动出资,而且村干部有时还直接是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每次求雨活动一经提议和初步安排,都会得到村民们的积极响应,这其中除了对长辈和村落权威的服从之外,更主要是信守一份其内心世界中来自世代相沿的精神信仰的规约,同时也是出于对村落社区共同利益的高度重视。过去祭敖包求雨不允许妇女参加,如今禁例已被打破,不少妇女也前去参加,集体参与的程度大为提高。祭祀已不再由“巴哈奇”主持,而是请村里年纪大、有经验且口才好的人来担任主祭人。与阿尔拉村相邻的哈利村(现已与村合并)村民, (79岁,2008年担任村里的祭敖包求雨仪式的主祭人)告诉笔者:“主祭人一般都选岁数大的,还要会说求雨词的,有时几年连续由同一个人担任,有时也每次更换。求雨活动一般(前后)要用大半天的时间,主祭人说求雨词大概半个小时,有的也用不了半小时,关键在口才。”祭祀时供品摆放在敖包前,主祭人念诵求雨词。主要是祈求上天降下宝贵的雨水,消除旱灾,也同时攘除虫灾、涝灾和人畜的病疫等,保佑人畜太平,庄稼丰收,大家都跟着祈祷。念毕求雨词,众人要围着敖包按顺时针方向绕三圈,并把上山时捡的石头添放到敖包上,还要向敖包上洒酒。接下来围坐分享祭品,之后活动即告结束。

  今天,民祭敖包活动较之传统形态发生了一定变化,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但最根本的变化在于文化心理方面,而这与达斡尔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不无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生态破坏所致的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频繁,不仅使农业生产受到直接的影响,甚至导致农民的生活重陷困境,因而敖包祭祀中必然会带有明显的农事攘灾的心理寄托,求雨是其鲜明的目的指向。显然,环境因素已成为敖包祭祀中农事攘灾的心理愿望得到显著强化的现实迫力。

  官祭敖包的惯制也并未一直得以完整地延续,前文提到旗敖包自设置以来,每年由旗里组织祭祀,而布特哈八旗总管衙门敖包的祭祀活动自1882年随着总管衙门的撤销而停止。2001年这一敖包因一个特殊的历史机遇又得以从历史中重返现实。笔者从莫旗达斡尔学会了解到,由于2000年莫旗要兴建尼尔基水库,位于旗东部尼尔基哈达(当地人称老山头)一带规划为库区占地,设置在此的旗敖包也将被迁移。学会的先生讲述了最终将旗敖包与布特哈八旗总管衙门敖合并的经1942年原先登特科努图克祭过布特哈八旗总管衙门敖包,因为它当时属于登特科努图克(辖区)范围。那时候我上小学,也跟着去了,对那里壮观的山峰和敖包印象很深。于是我就建议把旗敖包和那个敖包合并,因为它们都是旗的祭坛。我提出这个建议后,学会理事长和旗里相关领导分别去看了,都感觉特别满意,一致同意往那里搬迁合并。搬迁合并那天举行了祭祀仪式。当时这座总管衙门敖包都300多年历史了,竟还有2米多高,那石头长期被太阳晒都成红色的了。现在外层的石头都是合并以后祭祀时加上去的,原来那红色的石头几乎看不到了。从搬迁合并那年,我们这里的敖包节就定下来了,每年都要到那里祭敖包。”根据资料提及和访谈对象讲述,今天重温于2001年8月1日搬迁合并当天举行的敖包会上庄严的祭祀仪式,仍可以体会到历史跨越时空与现实对接带给人们的欣喜与感动。祭祀仪式由达斡尔学会的乐志德先生主持,主祭人为八旬老人敖寿昌,另外请8位达斡尔族老人、一位鄂温克族人合祭,他们将代表民众之意,向苍天祭祀。祭词饱含虔敬之情,向他们所信奉的母天、父天和敖包神等诸神灵祷告和祈求:通享本次祭祀的参与人众、献祭和祭奠形式、感赞神灵的护佑、诉说旗敖包迁址的原因和拟与布特哈八旗总管衙门敖包合并的事宜,等等,恭谨而周全。而最为核心的诉求则是祈愿继续获得神灵的佑助,使地方和民众永享兴旺康乳“今天,巴特罕达斡尔人们、鄂温克族和各族群众,共集在此,欢聚一场,为旗斡包喜迁送行。祈求神灵,继续保佑平安、幸福地生活。保佑繁衍,消除灾害,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祝愿巴特罕繁荣昌盛吧”钧神圣的祭颂回响在山野之间,这既是达斡尔民众对自然的祈望和感恩之情的表达,也是人与自然的真诚对话。这一天所确立的一年一度在此祭祀敖包和举行敖包会的定制,实质上也确立了官祭敖包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形式,它可以有意识地强化民众尊崇自然、保护环境的心理意识,使人与自然之间互通互融的情感联系得以接续并维系下去。

  达斡尔族敖包信仰和祭祀习俗在传承中体现出稳定性和变异性的特点,我们感悟到其中世代相沿的人对自然敬畏、依赖和感恩的观念与情感的同时,也对其所关联的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适应状态和互动关系及其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达斡尔族文化传统变迁的动因,现实条件和环境因素应通过自身的不断改善和优化来赋予该传统文化形态以当下的价值和功能,从而使内涵丰富的民族传统信仰及相关习俗在当今更好地为民众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秩序与意义。

【浅谈达斡尔族敖包信仰和祭祀习俗的文化内涵与变迁特点的论文】相关文章:

1.白族民间祭祀的文化功能的论文

2.浅谈清代钱币中花钱的文化习俗的论文

3.敖包、经幡和勒勒车散文

4.《诗经》祭祀诗及其政治内涵

5.论常宁塔山瑶头饰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论文

6.休闲服饰的文化内涵研讨论文

7.小议体育电影武术蕴含的文化内涵论文

8.紫砂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探讨论文

上一篇:浅谈清代前期对缅贸易政策论文精选下一篇: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阅读以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