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3
西江苗寨是中国仅有、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素有“苗都”和“看西江知天下苗寨”的美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雷山县东北36千米处。这里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由东引、羊排、南贵、也东、水寨、平寨、也蒿、欧嘎八个自然村寨连接组成的, 约有1000多户人家,所以称为“千户苗寨”。西江苗寨依山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错落有序,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状如布达拉宫,呈现在西江。
西江苗寨环境优美,四面环山,相互拥抱,层层梯田连接云天,这里森林郁郁葱葱极目苍翠,一条清澈见底的白水河呈S型穿寨而过,把苗寨一分为二。苗家人在不足一公里的河岸上建造五座风雨桥又把东西两岸紧紧相连。这里的山总是与水相伴,这里的水紧紧与山相依,恋恋不舍。这里的山展示了苗家男儿的.阳刚之气,这里的水体现了苗家姑娘漂亮和阴柔之美,这里构成了一部既有阳刚之气,又有阴柔之美的千古绝唱。
何谓西江?它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
说到居住,不得不说雷山苗家的吊脚木楼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贵州等)、壮族、水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吊脚楼建筑结构:三间正房,两间偏房,分为五柱、七柱、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观赏性。苗族木匠用一根线、一把直尺、一把斧、一把锉子、不用一钉一铆、不要图纸,全凭借记忆的结构。在陡悬的石壁上立起一座座房子,使用寿命不低于三百年。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吊脚楼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据建筑学家说,苗族吊脚楼是干栏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从历史来看,苗族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苗族祖先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团肇始于环太湖地区,他们参与了环太湖地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
雷山苗民造屋,都以修建吊脚木楼为主。纯木质结构,各寨民宅,大都于半山腰与偏坡间修建。延续唐宋以来风格,各代又有所改进,自称格局。苗民多以支系家族聚居,以团结共同防备其他对抗实力的侵扰,且多聚居山区,宅基地势有限,大多就地砌基,傍山而建,其屋半边着地,半边吊脚,即有不占地之优势,又具突兀之威,美观大方之感。
大小寨子,顺坡而居,层层叠叠,屋脊鳞次栉比,十分壮美。修建吊脚木楼是十分讲究的,有修成四角天井式或三方联立式,自成天井口格,颇见大气。一般的吊脚木楼,有四排三间或五排四间,各间宽敞,人居舒适。畜棚禽舍,一般都设在房侧或房后,也有用楼脚围棚立圈作饲养畜禽,既方便管理,又干净卫生。有的人家还在房后房边建起一小栋专门囤装粮食的谷仓,有的利用吊脚木楼边搭架木板作晒场,白天晒些谷物或蔬菜,晚间还可纳凉休息。
吊脚木楼的地基必须是把斜坡挖成上下两层,每层进深各为6尺多,各层面积约100平方米。上下两层相差约4尺多,层与层之间的山壁和外层山体用石头砌成。建房时,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这就是所谓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特点。
凡盖瓦的大屋房顶,屋檐造型十分讲究,有的屋脊用瓦片搭成一双对称的飞禽形象,或放上数只泥塑飞鸽。有的能工巧匠,将屋檐锯成波浪形状的长板托起,檐底瓦和托板都涂白灰,使其轮廓分明,分外醒目。大多房子的所有吊柱之头都凿成齿轮图案,以图装饰木楼,别具风格。有的以3间正房再搭一个或两个偏厦。总是配建对称、高低合度。一栋房屋的周围面积是90至150平方米,两头外间内房及偏夏的楼上楼下作卧室,也有用作厨房的,中堂是迎客间,摆长桌请客的用餐间,也是各家生活活动的主场地。
吊脚楼建筑,最讲究的还在中堂间边也是前檐下中部方位上,装上长3米到3.7米的美人靠,栏杆设置形式十分讲究,整座房屋能因栏杆造型风格而生色。一般栏杆作凳高于足下楼板39至45厘米,拉杆高度在39至66厘米,栏杆是27至35条三指宽形如弯月的小方条,以6.6至10厘米间隔排列上下凿孔对接固定,方扎在直径20厘米左右的棱角横柱上坐凳厚板在5至7厘米,宽30至35厘米。靠背栏杆下是平板精装,干净清爽,气派不凡。
含吊脚木楼在内的苗家古老民宅建筑,各寨均有能工巧匠,有些工匠是祖传了若干代的。新房奠基或砍伐首根选建房使用的树木,请造房下墨线之主匠,都择日而行之。立房时间更是讲究,一般在打米过后过苗年期间秋冬时间立房,都择吉日以图日后吉利。有的村寨修造新房选择中柱时,必须是向阳山的杉木、且木直、不断尖。居宅朝向,也有讲究,有坐南朝北,有坐西朝东,如有临近水域之房,不能横栏水向,房门对凹冲,不对山脊,在房的背脊也不能有凶山巨岩,等等。
西江苗寨内有五处民族活动场所:斗牛坪,位于干南飞和干觉少;跑马道,位于平寨河滩;斗鸡台,位于干觉少之上面平台;芦笙场,位于小学门前的两个大坝子;乌嘎、东引、也冬、羊排、也好、南贵等村寨的大树下,是青年男女“游方”和对歌的场所。西江苗寨热情好客,节日或平日,只要有客人到来,全家老爹都热情接待。主人双手捧来一碗碗香喷喷的米酒,敬客人喝,以示对客人的欢迎。若遇节日请酒迎客,礼节更是十分隆重。日常饮食常以酸、辣、甜等食品为主。按季节备有酸菜、糟辣子、腌鱼、腌肉、腌笋子、腌蕨菜等,特别是鲜鱼煮酸汤,味美可口。每逢苗年,家家都做甜酒,煮冻鱼以款待客人;苗族人民都喜欢上山采摘野菜,尤喜龙爪莱(蕨莱)。西江被人们誉为“芦笙的故乡”。每年农历六月“吃新节”,十月苗年“芦笙节”,男女老少着节日盛装,齐集芦笙场,踏着欢快的芦笙乐曲翩翩起舞。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