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证和理论探讨论文(2)

2020-08-17实用文

四、实证检验

  (一)样本选取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其他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业,是出于提高专业化程度和效率的需要而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独立服务业部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压力日益加大,其对研发、设计、物流、广告等中间投入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而随着新一轮产业跨国转移的重点逐渐转向生产性服务业,我国以信息技术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保险、会计等服务为代表的离岸外包服务市场也在不断膨胀。制造业的中间需求增加和外包服务国际市场的开拓都促使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幅度需求扩张,其中制造业中间需求增长主要导致的是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纵向扩张,而外包服务的国际市场恰恰是需求横向扩张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符合需求大规模扩张的典型特征,因此,本文选择该行业的数据做实证检验。

  由于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数据统计,因此本文选取了2004-2008年我国第三产业中具有生产性服务业性质的1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均来源于《第三产业统计年鉴》。这12个行业为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邮政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

  (二)变量与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市场集中度。受数据可获性的限制,我们无法获得能够直接衡量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市场集中度变化的数据。不过,由市场集中度的主要衡量指标——赫芬达尔指数的计算方法可以发现,在企业规模比较均等的产业中,集中度等于产业内企业数量的倒数。因此,我们采用我国生产性服务行业各细分行业的企业数量N作为被解释变量,企业数量增多即表示市场集中度下降。

  2.解释变量

  本文的解释变量是市场需求I,一般以总产值或者销售收入来衡量(严帅,2009)。但由于样本包括的5个运输行业的收入数据难以收集,因此这些运输业的收入采用营运里程衡量,邮政业和电信业以业务总收入衡量,银行业以主要银行现金收入衡量,证券业以股票成交量衡量,保险业以保险公司保费衡量,研究与试验发展以科技经费筹集额衡量,专业技术服务业以技术市场成交额衡量。

  3.控制变量

  为检验进入壁垒的高低对需求扩张导致的市场结构变化的影响,本文选取进入壁垒F作为控制变量,并以新企业进入产业的资本要求来衡量,即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除以企业数量。由于未能收集到部分年份的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本文考虑到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城镇(查贵勇,2009),故用2004-2008年城镇服务业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替代全国服务业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来计算。

  (三)实证方法与结果

  基于以上的假设和分析,本文将用两个模型来检验理论假说,具体如下。

  首先,根据上文的分析,需求扩张会引起新企业的进入,然而一个行业本身的进入壁垒高低又会影响企业数量的增幅,即高进入壁垒会抑制企业数量增加的幅度,因此,建立以下模型:

  其中,ΔN表示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每年的企业数量增长率,F表示固定资产投资额。

  由于使用的是面板数据,我们采用Hausman检验来判定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哪个更有效。表1为模型(17)的固定模型回归结果。从中可以看出,lnF的估计系数为-0.372,即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要求会对行业内的企业数量增长产生抑制作用,这也可以说明,行业的进入壁垒越高,需求扩张引起的企业数量增长幅度越小,产业集中度下降的幅度越小。

  其次,为了检验需求扩张过程中,当进入壁垒不同时,新企业的进入对市场集中度的负向影响作用孰强孰弱,我们建立两个模型来进行比较。

  一是总体样本模型,即将12个行业的数据全都用于一个模型中:

  二是我们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这12个行业划分为进入壁垒较低和较高两组进行比较。查贵勇(2009)根据服务业总体平均开放度——FDI流入额占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比例,将我国服务业分为进入壁垒较低和较高两组,但本文认为,用开放度来衡量进入壁垒只适用于针对外商投资的进入壁垒情况,而对于本国企业进入行业时面临的进入壁垒衡量不准确。从资本要求来看,交通运输和电信业的资本要求较高;而从政府管制的角度来看,银行业和除了道路运输以外的四个运输业受政府管制的程度很高。因此,结合各行业的资本要求和政府管制情况,以及数据的可比性,我们将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电信业和银行业作为进入壁垒较高的一组,道路运输业、邮政、证券业、保险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作为进入壁垒较低的一组。

  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估计模型:

  其中,N表示一个产业中的企业数量,I代表市场需求,F表示进入壁垒。根据相应的Hausman检验和估计方法的调整,最终得出的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的回归结果可知,α>0,即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扩张导致了行业内的企业数量增长,使得产业集中度下降。在文章开始的分析中,我们讨论过需求扩张可能会提升产业集中度,也可能会降低集中度。但是从实证检验结果来看,由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进入壁垒普遍不属于极高的水平,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需求扩张都会使得产业更加趋向于竞争。另外,,这说明对于等量的需求增加,在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中,其最终导致的企业数量增长幅度小于进入壁垒较低的行业,即产业集中度的下降幅度较小,验证了上文的理论假说。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将行业的进入壁垒作为需求扩张对市场结构影响机制中的关键因素,分析了在进入壁垒水平不同的情况下,需求扩张对市场结构的不同影响。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发现较低的产业进入壁垒会加大需求扩张引起的产业集中度下降幅度,而且,在需求扩张的过程中,横向扩张会比纵向扩张更能导致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引起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问题,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以2004-2008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12个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的实证研究也部分证明了上述结论。

  目前,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政府在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刺激需求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政策目标,尤其是很多地方政府纷纷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拉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不过,本文的研究表明,需求的扩大在直接促进产业增长的同时,还会改变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而在长期当中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福利。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这种拉动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横向扩张的政策手段相比,政府更应当下大力气刺激我国本土制造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以获得产业需求的纵向扩张。这更有利于保持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水平,使市场运行更有效率。

  本文的不足是,在衡量各行业的进入壁垒时,由于数据比较难以获得,故采用各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表示。实际上,这只是进入壁垒的一个方面,较好的方式是综合各因素加以衡量。另外,目前文章还未能找到区分需求的横向扩张和纵向扩张的方法,因而未能验证理论模型中提出的部分假说,这些都是今后研究有待加强的地方。

【新形势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证和理论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升级理论探讨论文

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理论分析论文

3.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4.新型工业服务业论文例文

5.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演化论文

6.服务业毕业论文

7.浅谈加强新形势下公证工作论文

8.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支持实施细则「全文」

上一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理论分析论文下一篇: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发展趋势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