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飘》有感

2020-08-23实用文

读《飘》有感

读《飘》有感1

  有一位女子,她复杂、独特,集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于一身,她接受的教育给了她文雅的外表,亦步亦趋地遵循淑女风范,骨子里的反叛火花却不时地迸发出来;她争强好胜,渴望得到一切,对得不到的东西有着强烈的欲望。她就是斯嘉丽,长篇小说《飘》的主人公。

  斯佳丽的一生是叛逆的。为了报复拒绝她的艾希礼,嫁给了他的小舅子,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又嫁给了瑞德。身为一个女子,自己经商,还像男人一样风生水起,这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可以算的上离经叛道。

  她的一生又是悲惨的。丈夫新婚两个月便战死了;母亲死的时候她却因为战争不能见母亲最后一面;她的女儿邦妮也不幸去世;而当她最终意识到自己真正爱的是瑞德时,瑞德却对她彻底失望并且离她而去。此时此刻,对斯佳丽来说,生活中的一切光亮都消失了,她只有塔拉庄园这一条出路,她感到太疲劳了,似乎再也承受不了这些压力。

  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绝不仅仅是摧毁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废除奴隶制这样简单。从深刻的意义上来说,它改变的是南方固有的价值观念、传统体制和生活习惯。它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这对南方人的心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有的南方人如艾希礼,意志消沉,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斗志,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战后支离破碎的生活,甚至还为已经无法挽回的过去,犹如飞蛾扑火,盲目地牺牲生命。这注定他们和南方一样成为历史的弃儿。而另一些人,犹如斯佳丽,克服了失败沮丧的心里,凛然面对残酷的现实,成为现实中不畏困难的强者,重新前进在生活的旅途上。南方正是靠这些人才重新站了起来,恢复了新的生机。

  斯佳丽失掉了自己真正的爱情,痛苦万分,但她相信瑞德会重新回到她身边,依然对明天充满信心。这种乐观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决定了她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在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过去都会成为过去,未来会更美好。生活需要这种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勇气和进取精神,不能灰心丧气,即使现在失败了,那又如何?站起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不是吗?

读《飘》有感2

  当给女儿读了一遍《飘着白云的病房》后,她就要求我再读一遍给她听,过后又再要求,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读,这是没完没了的要求啊!看来这本书被女儿看上了。

  《飘着白云的病房》是种子绘本系列中的一本,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怎么让孩子从恐惧中脱离出来,坦然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

  莉娜在荡千秋的时候,聚精会神看着天上的白云,结果一不小心,从秋千上摔了下来,摔破了脑袋。但她不想去医院,我想这是出于对医院的恐惧吧!生活中,我们也常碰到不愿意上医院的小朋友,“妈妈,我不想打针!不想看医生!”这是不是你带孩子上医院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呢?孩子的恐惧往往表现在她的话语中,她的行动中。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来解决,以至于孩子的恐惧始终存在。而莉娜的妈妈,选择了用她的爱,她的怀抱,让莉娜同意了去医院。在医院里,莉娜接受了检查,拍了X光片,还要住进儿童病房接受观察。这时候,莉娜又不愿意住院了,这时候妈妈又说了会一直陪她,而且第二天天一亮,莉娜的弟弟和爸爸还会来看她。妈妈又用爱让莉娜释然了。在儿童病房晨,莉娜遇见了一个同样看白云而摔伤了腿的女孩。睡梦中,莉娜中梦见了许多白云和星星。

  很温馨的故事,有一点感人的故事。

  就像绘本封底所说的,孩子天生不是胆小鬼,孩子的恐惧来源于不正确的引导。许多时候,我们会按照自己的逻辑思维说教孩子,疏不知,孩子的世界很简单,我们给他灌疏什么,他就会接受什么。我们说,山上有老虎,他可能会真得害怕去山上;我们说,黑暗很可怕,于是孩子就会害怕黑暗。当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帮助孩子,克服心底的恐惧,并用爱包容这一切。

读《飘》有感3

  读罢此文很难让人不思考什么是爱情这一经久不衰的话题。米切尔夫人也对什么是爱情做了极为深刻的诠释。文中的主人公用一生的时间去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读这一厚厚的砖块的时候相信你也在思考:

  斯佳丽真的爱阿希礼吗?

  阿希礼爱玫兰妮吗?

  阿希礼爱斯佳丽吗?

  巴特勒到底是不是爱斯佳丽呢?

  三者之间的爱是不是无可挑剔的呢?

  当肉体的爱与精神上的爱分离时,一种爱的出轨算不算背叛呢?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没有爱的时候,两人的结合算不算一种欺骗,两人的分离算不算一种背叛?

  一个人为生活所迫嫁给一个她不爱的人,这种行为是卑鄙呢还是高尚呢?

  倘若她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婚姻幸福,那她是高尚的还是卑鄙的?

  如果她是高尚的,那这对他那无辜的丈夫是否公平呢?

  这些问题一个个的跳出来,每一个看起来都是那么简单,可是真的要回答起来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这使得讨论这些问题看起来毫无意义,但是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却反应了人类不同的爱情观,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首先我们探讨一下斯佳丽真的爱阿希礼吗。这个问题贯穿这部小说的始终,推动故事的发展。女主人公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种植园主的女儿,她并不关心什么国家大事,除非这些事情跟她切身相关。她的一生都围绕着生活、爱情这些主题。她一生追求她所钟爱的阿希礼,她一直都认为自己深爱着阿希礼,我们也慢慢地被她矢志不渝的专一所打动,也认为她真正爱的是阿希礼。可是最后的结局却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她突然的意识到自己真正爱的是巴特勒。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什么是爱情,反思着我们现实中种种的所谓爱情。如果说爱情是一种感觉,斯佳丽确实对阿希礼有感觉,并且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阿希礼的妻子玫兰妮去世。如果说爱情是一种责任,斯佳丽对阿希礼可谓是仁至义尽,她不仅把他的妻子和儿子从死神那里夺回来,给她们提供一个像样的家,而且还宁愿赔本,也要把自己的锯木厂交给阿希礼经营。如果说爱情是一种付出的,斯佳丽对阿希礼的付出肯定让许多自诩为情痴的女孩儿汗颜,她不仅放弃了自己骄傲的自尊,还出卖了自己幸福,并尽自己所能爱着阿希礼。如果这不能称之为爱情,还有什么可以称之为爱情呢? 可是这不是爱情。她对阿希礼确是有感觉,可是这种感觉最初只不过是一种幻觉,只是因为阿希礼并不跟其他帅男一样围着她转,从而她对阿希礼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及要征服他的虚荣。而这种感觉又被现实的战争所造成的分离所强化,让她更加强化了这种感觉,使她深信不疑的认为这就是爱。正如所有异地恋能天长地久的机制一样,距离产生了美,这种幻觉一旦形成,很难打破,因为除了时间来冲淡她的感觉之外,没有其他因素来破坏它,而时间却没有冲淡反而加深了她的思念。尤为重要的是她自认为深爱着阿希礼,可她又得不到他。得不到的东西往往给人产生美好的遐想,而这种遐想往往又是不切实际的。于是她就被自己精心编织的爱情谎言中欺骗着自己。正如作者所深入分析的那样,她并不爱阿希礼,如果她刚开始就得到了阿希礼,她会像踢掉其他男孩那样踢掉他。

  斯佳丽在巴特勒的帮助下逃出将要被占的亚特兰大,并带着玫兰妮返回了塔拉庄园。战争结束后,昔日的南方庄园主过着的贫穷,挨饿的生活,斯佳丽也不例外。为了偿付高额的税款,在寻求巴特勒的帮助无果之后,无奈之下斯佳丽嫁给了其妹妹的未婚夫弗兰克?肯尼迪,开始了另一段没有感情的婚姻生活。迫于生活的压力和对更好生活的渴求,斯佳丽不顾丈夫的反对购买了锯木厂,并跟其极为厌恶的北佬做生意。

  后来为了给受惊吓的斯佳丽报仇,加入3K党的阿希礼和弗兰克带人袭击了贫民区,落入北佬的圈套,结果弗兰克被杀,斯佳丽再次守寡。一年后,斯佳丽同意巴特勒的求婚,两人结为连理。但是斯佳丽念念不忘阿希礼,无视所得的幸福。两人感情几经波折,尤其是两人之女因骑马夭折之后,巴特勒对他们的感情彻底失望,在玫兰妮死后,毅然决定离开斯佳丽。斯佳丽方幡然醒悟,追悔莫及,最后决定回塔拉庄园寻求力量,再追幸福。

  斯佳丽的爱情经历确实是给我们热恋中的帅哥靓女们很多启迪和指导,爱还是不爱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上一篇:读《飘》有感读后感下一篇:雪花飘呀飘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