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3)

2020-12-30实用文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具体安排如下页表。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难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2、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突破方法: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材提供的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教学时,让学生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6课时进行教学。

  四边形1课时

  平行四边形2课时

  周长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估计1课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石牌小学五年级88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31人。从去年的学习成绩来看,我班学生大部分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平时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是由于数学基础较差,有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够强,不能坚持及时完成作业,作业态度不够端正,导致作业质量不高。针对数学教学现状,本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3.较复杂平均数的求法。

  4.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5.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6.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7.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8.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三、教学措施: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加强对比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5.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6.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7、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课时安排:

  (一)简单的统计(一)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5课时

  2.求平均数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约数和倍数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2课时

  2.能被2、3、5整除的数3课时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3课时

  4.最大公约数5课时

  5.最小公倍数2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29人,其中男生17人.在上期三年级期末考试中双科上90分的没有.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一单元: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会正确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要求学生按照四位一级的计数特点会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为进一步学习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教学关键: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第二单元:

  教材内容包括:口算、估算加、减法,用计算器计算的四则计算,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给学生一些概括性的知识,目的是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能够利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进行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同时,还根据这一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答一步应用题,为今后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亿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促进笔算。

  第三单元:

  乘法、除法的知识。这一单元分3节,乘法、除法的口算和估算,乘、除法各部分间发关系,以及乘、除法中的一些简便算法。口算的范围是乘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这些内容掌握好有利于提高计算能力。估算的范围是简单的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是把因数、被除数、除数都需要先取近似数,然后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除,在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一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总结出三个关系式,并应用这三个关系式解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以及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运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有关的方程和应用题。

  教学难点:乘法、除法的估算方法。

  教学关键:提高学生乘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的口算能力。

  第四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出现大量各种实物和图形,同时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弄清分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关键:要采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第五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材特别强调引导学生操作,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自己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的目的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根据要求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

  2、使学生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乘数、除数是整百的乘、除法。

  3、使学生会估算多位数的乘、除法;学会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以及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4、使学生初步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会根据这一关系求未知数,会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题。

  5、使学生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掌握单位间的换算,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土地面积的计算,初步学会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初步知道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6、结合有关的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7、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艺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2、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汇编6篇】相关文章:

1.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汇编7篇

2.【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汇编九篇

3.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汇编7篇

4.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汇编9篇

5.【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汇编7篇

6.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汇编10篇

7.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汇编8篇

8.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汇编6篇

9.【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汇编6篇

上一篇: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汇编8篇下一篇:数学教学计划汇编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