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

2021-01-01实用文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回顾过去这段教学工作,我们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让我们好好捋捋,写一份教学总结吧。相信写教学总结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1

  时光如梭,匆匆忙忙的一学期又结束了,经过一学期的教与学中,伴随着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忙碌中有收获,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本学期的点滴感受汇报如下: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更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怎样创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意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呢?我在实际课堂中是这样做的。

一、提供生活化的数学内容让学生乐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组织富有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愿学。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三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好学。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织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数学的形象性、趣味性、艺术性、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渲染气氛,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2

  小学一年级,是学习的初始期,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的培养,这里重点说说学习兴趣的培养。

  《我们的校园》是一年级数学的第一课,孩子们习惯用路的这边是学校来介绍,作为中国人如果身临其境,这样介绍别人都会明白。可是如果一个人没到过逸夫小学现场,如何知道逸夫小学的具体位置呢?我告诉孩子,学习了数学后,我们的语言会更加准确。以逸夫小学教师宿舍楼为例,它在318国道的南面,在逸夫小学的北面。像上面描述某一建筑物的位置,以后要用到的东、南、西、北等方向,都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一部分,数学课与我们现实的生活联系紧密,数学学得好,可以方便我们以后的工作与生活。

  在参观校园的过程里,学生们参与了数一数与认一认两个小活动。老师领着孩子们认了认花坛的形状,有的花坛是圆形的,有的花坛是长方形,校门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旗杆的形状是圆柱。这些物体的形状也是数学学习的内容。

  参观完校门,沿着中心校道,孩子们数了数中心大道两旁的樟树棵树。大道左边有30棵樟树,大道右边有23棵樟树。游览完校园,回到教师,让小朋友说一说参观校园的感受。孩子们说学校比较小,有很多树木和花草。有的说花坛的形状不相同,校门的形状会变化。结合小朋友的发言,我在黑板上板书了8个汉字。

  1、数与形。

  2、数学好玩。

  通过亲身游览,认一认与数一数,学生明白所谓的数学,就是对数量与形状进行研究的科学,数学好玩,从而激发以后好好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在学期末的《数学好玩》一课,开心的扑克游戏,拼搭物体,方向操等,都让学生充分的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课间休息的瞬间,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告诉我:老师,数学真好玩,我最喜欢上数学课。即使是每天上午的课间操排队集合,也要大声的向我问好。看见小朋友这些天真稚气真情的流露,那颗日益麻木疲倦的心,并会突然柔软起来。

  一个人只有当别人需要你时,你才会体验到生存的价值所在!从孩子们的言行可见,对数学的兴趣是初步形成了,对数学老师的感情也初步建立。

  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学期的第二个侧重点是渗透数学的思想与方法。通过研读教材,一年级上册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一一对应、分类、数形结合、模型思想等。在加法的意义一课,体现的犹为突出。

  在《一共有多少》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活动:

  1、摆一摆;

  2、数一数;

  3、画一画;

  4、算一算。

  结合摆一摆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加法就是“合并”,渗透模型思想,合并这一生活原型可以用加法来表示。结合学生数一数的过程:

  3 +1 4 +1 5

  3 +2 5 在学生数数的同时,呈现数线图,让学生感知加法的数学意义就是往后数。

  接着是画一画

  采用画一画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理解加法意义的同时,明白计算的结果。把画与算结合,计算与概念的教学相互融合。因为3与2合并组成5,所以3加2等于5。一个初始的概念课融合了模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画图策略以及动手操作的策略。

  在一年级上册,主要是认识20以内数的大小并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知识相对简单,数学方法应用比较多的还是一一对应和画图策略,体现在比较数的大小方面。最初的比较大小是比较实物的。比如3个男生和5个女生,学生通过现场演示,能直观的感知5大于3。可是数学不仅仅是现实情境,的时候要借助图片。我们可以用圆圈代替男生,用三角形代替女生,把现实的情境挪移到黑板上,通过一一对应,使抽象的大小变成直观图片的多与少。让孩子感受数的基数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了解物体有多少,数有大小。多用大于表示,少用小于表示。

  回首5个月的工作,想想关键词只有两个。第一个“三维目标”。第二个“数学的本质”。从教20几年,小学阶段进行了两个完整的轮回。同样是教学一年级,同样是写教学总结。对比自己以前的文字,才知道什么是更上一层楼。

上一篇:一年级的上学期班主任组工作总结(通用5篇)下一篇:小学上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