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3-07实用文

【热门】说课稿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猜猜我是谁》,首先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猜猜我是谁》是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在学在这课之前,学生学习了《快乐的人》和《自行车局部写生》两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初步培养他们用线进行造型表现的能力。在这一课通过人物头部背部的表现,进一步强化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自己的同学是最熟悉的,也是小学美术中最常见的表现体裁内容,画画人物的内容,画画人物的背景形象,既让学生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也能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为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1.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画面的组织能力。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通过学习,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线造型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2.教学重点

  学会捕捉背面人物头部的特征,能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出来。

  3.教学难点

  如何用线表现人物头部的特征。

  二、说学情

  学生的发型各式各样,尤其是女孩子的发型,线条变化十分丰富。虽然同学们每天都在一起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从来没有认真、仔细地观察过同学的头发,更没有注意到它的美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观察,体验发型不同所体现出的头发的美感,学习背面人物头部的写生方法。本课课题和内容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教学方法有:

  1.创设情境:利用抢答游戏设计学习情境。自然的将学生由生活引入课堂。

  2.强化主体: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陶冶欣赏:欣赏图片和资料,感受艺术作品的美。

  4.发扬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作品。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曾照过的背面的图片。

  学生搜集自己在海洋馆里参观、看展览等活动时从背面照的照片。

  教师展示几幅同学的照片,提问:猜一猜照片上是哪位同学?他在干什么?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发言。

  出示课题。

  二、新授

  1.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两幅学生创作画,提问:这两幅画画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方法表现的?

  教材中两幅画画了同学们在看展览时的情景,先画了人物背面的写生,然后进行了剪贴。2.讨论、探究

  师:我们今天也来表现一幅同学们参观的场面。要表现这个场面,你们还有什么问题?结合本组背面同学及教材上的学生写生作品,引导学生小组研讨:如何画背面人物?

  头发怎么画?……

  小组研讨:要表现背面人物头部,应抓住哪些特征?头发的线条应该怎样画?

  组际交流:如何观察背面人物的特征和线的表现方法。

  观察、思考、学习用线进行背面人物写生的方法。

  板书:头型发型头饰服装

  线条:疏密、曲直、走向

  3.示范

  教师请一位同学当模特,演示用线进行背面人物写生的方法。师生分析头发的走向,演示如何用线进行写生。提醒学生要表现出头部的形体,一些线条应为弧线,并注意其方向的变化。

  三、学生练习

  学生写生自己前面同学的背面头像。教师巡回辅导。

  重点辅导:画面中人物的大小、特征的描写及线的组织等。

  四、学生作业展示、讲评。引导学生完成小组集体创作。

  各组展示自己组的作业,组际评价,请大家猜一猜都有谁在参观。

  学生观察、分析、发言。

  欣赏教材上的《未来世界》及一些表现背面人物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感悟画家是如何通过背面人物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表现全身背面人物。

  五、说板书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较为均衡式的板书。注重体现板书设计的直观、系统、简明、美观的特点。板书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使板书设计和教学内容和谐统一。

  以上是我就《猜猜我是谁》这一课题展开的说课,恳请各位专家给予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潜望镜的秘密》。

  一、设计理念:

  首先,和大家交流一下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的: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课程标准解读:通过探索实践,了解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性质。

  行为动词:了解。能够用语言描述对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这一性质的理解。

  核心概念: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性质。由平面镜可以反光,一个平面镜可以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使学生认识到两个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从而理解潜望镜的原理,并掌握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方法。

  行为条件:通过探索实践。设计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发现问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这一性质。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有两个层次:

  1、第一个层次是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猜想、验证、实践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2、第二个层次是通过探索实践,了解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性质。理解潜望镜的原理,能够制作简易的潜望镜。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青岛版五年制教材四年级下册。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光,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还了解了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特点,知道平面镜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本节课以潜望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与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潜望镜的内部构造及作用,了解平面镜反光的性质。学生尝试做一个简易的潜望镜。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科学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我所任班级共有40人,绝大多数学生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生活中,学生对镜子并不陌生,通过前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于光和平面镜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知道什么是平面镜,平面镜能够反光,一个平面镜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要想更好的开展活动,需要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准备实验材料,为实验操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践,了解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理解潜望镜的原理。(重点)能够制作简易的潜望镜。(难点)。

  2.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查阅书籍及其他信息源。

  3、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研究、探讨的兴趣。

  教学评价:

  1、目标一主要通过4道选择题来了解目标达成度。

  2、目标二主要通过问答、画图等来了解目标达成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潜望镜模型。每个小组准备平面镜、胶带、硬纸板(或牙膏盒)、剪刀等实验材料。

  三、教学环节:

  本节课的教学,我一共设计了5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巧设情境,引导质疑。新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隔桌找物” ,就是让学生想办法看到高处的物体,认识潜望镜的作用,以此导入到新课的探究,这样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启发起学生探究潜望镜秘密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提出疑惑,自主探究。首先提出问题:这潜望镜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呢?引发学生思考:平面镜反光的性质在潜望镜中是如何应用的。学生提出猜想,然后开展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每组内的简易潜望镜,采用自己喜欢的观察方式进行研究。学生展示交流,得出结论:在潜望镜上下各有一面倾斜45°角的平面镜。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潜望镜的内部结构画下来,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潜望镜的内部构造,并与自己的猜想相对比,进一步深化对潜望镜的认识,达到认识潜望镜内部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然后,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三个环节是动手实践,拓展应用。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备的实验材料制作简易的潜望镜。全班交流,展示作品。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

  第四个环节是总结收获。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第五个环节是拓展延伸。给学生留下问题:调查了解,真正的潜望镜是什么样的?设计一个能够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篇:【热门】说课稿9篇下一篇:关于钱学森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