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2)

2021-06-13实用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4

  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便如滔滔江水一般涌现在我眼前,中华五千年可歌可泣,不可计数的风流人物便漂浮在我脑海。仿佛有一股强大的磁力吸引着我,促使着我往下读。

  当我读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时,我感到了团结合作之重要,力量之强大。

  这是无可厚非的,无论是作战,还是实际生活,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团结永远都是如此重要。比如就拿日本侵华事件来说,如果当年国共两党没有联合起来抗击日本,如果当年全国人民没有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我想日本的阴谋就早已得逞了,哪里还会有新中国,哪里还会有中华民族,哪里还会有现在活得如此幸福的你我,中华传统文化哪里还会得以传承?还有,蚂蚁搬食物相信大家也不以为奇了,但是大家可否有想过,如果它们没有团结起来的话,又怎能将比自己大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食物搬回洞穴了呢?

  当我读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时,我明白到,道义比生命更为重要。

  我国从古至今这样舍身取义的例子也不以为奇。文天祥,一个家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之所以可以这样流芳百世,也只是因为他在生命与道义面前选择了道义,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如果当年他没有舍身取义而苟且偷生,他是否还能名垂青史呢?我想,中国的历史不也随之而改变吗?他也必将遗臭万年了吧!还有2013年为救不慎溺水的游客而壮烈牺牲的郑益龙。他也在道义与生命面前选择了道义,而牺牲了生命,成为受万人敬仰的英雄。但如果他当时没有勇敢下水去救人而袖手傍观的话,那名游客的命运又将如何?

  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我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我品味到历代风流人物的可歌可泣,不畏牺牲,不畏艰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与经典同行,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伴终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5

  “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较普遍能接受的定义,是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国人一直以来就有着争议。早在二三十年代,主张全盘西化的是胡适之先生,主张中华文化优越论的是梁漱溟先生,各有一众拥趸,彼此互不买账。即使到了如今,有了兼容并包的觉悟,却仍未有很好融合。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的“国学热”和“文化自信”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认识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开始有意识地培育大众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兴趣,比如在非遗、诗词、民乐、昆曲等方面引导。而另一方面,人们又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尤其是对于年轻父母,为了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3岁就开始学英语,4岁开始弹钢琴,5岁开始刷奥数,而对于国学的启蒙,则不知道要晚多少。或因其无用,而浅尝辄止。

  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一是“以人为本”,一是“以和为贵”。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认为人是天地思维器官,人表现了天地的自我认识;孟子辨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强调了“良贵”观念,即人有道德自觉心。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人为本”,与有神论相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中国哲学特别重视和谐,强调“以和为贵”。所谓“和”,是创新的源泉,指多样性的统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人与人的团结合作。国与国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经常相互矛盾斗争,把利益和力量之争看得很重要。而现在的世界更需要“和”,而不是“争”。“和”才是持续发展的准则。

  “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体现了祖先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也是适合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思想要素。历史的发展往往是螺旋式上升,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在历史的传承中吐故纳新,才能有所开拓创新。因此,“弘扬我们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创造中国文化的新形态,是我们当代人的庄严任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通用5篇)】相关文章: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2.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作文(通用10篇)

3.中华传统文化作文(通用10篇)

4.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作文(通用10篇)

5.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通用10篇)

6.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小学作文

7.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作文

8.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作文

9.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作文

上一篇:读后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大学 中庸》下一篇:2017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作品征集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