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2021-06-13实用文

最新科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发言稿对我们的作用越来越大,发言稿的写法比较灵活,结构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讲稿那么严格,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相信写发言稿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新科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1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有机会与大家交流科学课的教学心得,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从去年任教科学课以来,一直处在惶恐不安的状态,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科学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自己本人动手实验操作能力不强,另一个就是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了解。多亏了有班主任老师的支持和配合,以前教过科学课的罗老师和苟老师平时的指导和提醒,才使我对这门课教学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现就我科学课的教学心得和大家分享,希望各位老师能提出宝贵意见。

  1、 开学起好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刚开学,就给学生提出学习的要求,如上课要认真听讲、作业要按时完成、该背的内容必须背过。因为是刚开学,所以有些孩子存在侥幸心理,对老师的话当耳边风,不能按要求去做,所以在开学的一两周内对出现这些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并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要求,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为后期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抓好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上,除了给学生讲解知识,我还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背诵知识点,下课前检查背诵情况,督促学生当堂记住一部分知识,减少了学生课后复习、记忆的时间,减轻了学习负担。

  3、抓好平时的知识记忆。除了课堂教学,我总结了每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家庭本上抄写、背诵,并加强检查,并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

  4、想法设法创造条件做实验。如果遇到有实验的课,就尽量寻找实验材料,带领学生做实验,比如做蜡烛燃烧的实验,需要澄清的石灰水,提前一周去找也没找到生石灰,所以只好用自己仅能找到的蜡烛、烧杯等材料边做边讲解它的原理了,即使如此,学生的兴趣也非常高。一根小小的蜡烛,也许就点燃的就是他们向往科学的火苗。

  5、关注学习困难学生。本班有一部分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记忆知识较慢,还有一些态度不够认真,导致作业不能按时交,该背的没有及时背诵。对这些学生我进行个别谈话,督促补上;上课多提问,通过家校通与家长取得联系等方法督促其学习。

  其实,以上好多做法都是我从其他经验丰富的科学老师那儿汲取来的,就像大科学家牛顿所说的“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如果说我有什么优秀的教学经验,那正是各位教学科学的前辈们对我的倾囊相助的结果,在此我感谢大家。以上是我一些浅薄的认识,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多指教,谢谢大家。

  科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2

  今天我作为科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参与者提出一些本人敷浅的观点与大家交流。

  在这里有必要谈谈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意义:

  我们邓元小学提出口号,提高教师素质,争创一流学校。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一所学校的质量高低,与教师素质直接相关,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靠培训。培训的方式很多,有自主学习,有外出交流,有教学研讨,而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培训方式就是教学研讨了。结合我校们科学课实际,所以我们暂时推行的是这种备课、上课、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模式。

  一、这种教学模式的培训主要有以下目的:

  (一)逐渐转变教师们的上公开课、研究课的心态,促进教师间相互听评课的日常化,自觉化,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二)逐渐让教师们在集体活动中观念得到转变,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为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长足发展提供平台。

  二、这种模式坚持了两学期,现在有了一定的效果:

  (一)教师们上教研课并不像刚开始那样紧张,那样抵触了,有的教研组教师甚至还很积极地参与了,这是一大进步。我还听说中段教研组就没有给老师们排上课次序,而老师们争着上,有时还出现两个老师同时要求上的事。由此可见,教师们逐渐把上教研课看开了,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有为了完成任务的态度,但至少心态已经趋于平和了。

  (二)教师们确实从中得到了锻炼提高,其实,通过我自身上的两节研讨课我认为教研活动和专题培训的最大受益者不是观课的人,而是授课的人,因为他要上课,他就必须对教法,学法,课件包括基本功都要作准备,准备的过程就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

  (三)为我们进一步规范常规教研奠定了基础。将来的教研活动,要日常化,有效化,自觉化,如果没有平常对待教研课、公开课的平淡心态,没有积极自主的参与意识,教研活动只能是走过场,费力不讨好的事。而且,向教研要质量,向教研要成绩,那只能是一句空话。

  总的来说,我们科学课正向着“原生态”的方向发展,教师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对公开课的看法

  听说某地有这样一所学校,规定每一位教师在规定时间内都要上研究课,而到时只要校长在校,谁也不愿上研究课,托词是:“还没准备好”。一旦校长出差,教师们则争先恐后地上研究课,老师们应接不暇地相互听课,犹如过“研究课的节日”。原因何在?原来每当上研究课,校长都要例行公事观课、评课。评课时“一视同仁”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横扫一切地将教师自尊心摧毁。所以,教师最怕校长听课,尤其是听日常课。这一“立竿见影”地摧毁教师专业自信的近乎于“夸张”的真实特例,高度地浓缩了教师职业的生存状态。我们学校不存在这种现象,从校长到教师都在认真地呵护着我们脆弱的心灵,都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来观课。一堂课上好了,大家发自内心的赞赏,就好像是自己上好了那样高兴;一堂课没上好,观课的人安慰的语言、神情溢于言表,这种安慰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很是温暖人心。

  让我们觉得,只要认真做了,就不怕失败,且谁没有失败过呢?那么我们该如何看一节课呢?也许,它在教学结构与教学手段上并非每一次都那么完整、完美,在目标达成上并非处处理想。但它强调过程的扎实性,基础的渗透性,能力、心智发展的后效应与潜效应。例如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随机培养,对学习方法与技能的强化训练,对学生认知矛盾的化解和感悟的耐心等待,以及中断教学流程而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及时处理等,这些都是日常课堂所不能回避的。它可能不会“赏心悦目”,甚至还令人尴尬,但却是自然状态下真实的“耕耘”.总之,不能舍本逐末地仅以课堂是否活跃、热闹来判定教学是否成功,是否符合新课程要求。

  因此我们应强化对日常课堂的关注与重视,促进课堂走向“原生态”,在朴素的课堂从容把握内心,将职业体验与幸福生活相勾连,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寄托,从而精神自由、快乐地栖居课堂。

上一篇:最新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下一篇:最新教师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