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检查总结6
一学期结束了,学校的常规性工作也告一段落。为了总结经验,扬长避短,需要对本学期工作进行梳理。以利于下学期的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检查方式
以教研组长检查为主,教务处抽查为辅
二、教师备课
综合历次检查,教师的备课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亮点:
1、教师备课认真、时间和情感投入较多,书写规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反映了我校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
2、二次备课落到实处,既汲取了众人的长处又融入了个人的智慧和情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高飞云老师既有主备教案,又有补充教案。
3、备课既有知识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又有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方案设计的科学实用。耿燕、宋体红、钟亮亮、陈伟、杜英英、赵东访、刘春梅等教师在此方面做得较好。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贯穿备课全过程,教学效果明显。
5、教师备课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氛围和谐、富有活力。
6、教学反思深刻、自然、真实,极具概括性和典型性,很好地反映了洪翔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研精神,教师的教学反思丰富详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借鉴价值。
7、涌现出了一批注重合作、开放备课、善于交流和共享优质教研信息的备课组。初一数学组、初一英语组、初二数学组、初二物理组、初三历史组、初三语文组等备课组团队精神良好,教研氛围浓厚、同事关系和谐,教学效果明显。
当然本次检查也发现了教师备课的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部分教案仅侧重知识的梳理,忽视了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教案的理解仍很浮浅。
2、部分教案缺少教后反思或反思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只有问题的提出而无相应的改进措施。
3、少部分教案略显简单,不能反映教学的全过程。
凡存在上述问题的教师,教研组长、年级主任和教务处己与相关教师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希望被交流的教师能及时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听课记录
通过检查,发现我校教师的听课情况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和推广:
1、听课节数较多,记录认真、环节填写齐全,反映了我校年青教师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2、听课范围广、层次跨度大,博采众家之长,必将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3、听课随感丰富详实,真正做到了用耳听、用眼看、用心想、用脑思,听课效果明显。
4、评课意见中肯到位,既有优点的肯定,又有不足的指出,真正实现了上课者和听课者“双赢”的良好局面。
同时,也发现部分教师的听课仍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提出恳请有关教师及时整改,不断完善自己。
1、听课随感过少或质量不高,听课评价缺乏,即便有也多是千篇一律的套话、虚话,没有真正的思考和研究,听课效益低下。
2、个别教师存在补、抄听课记录等不良现象。
四、学生作业
本次作业检查主要从作业布置的量、作业的质、作业上交和批改的及时性、批阅的认真程度及纠错效果等几方面入手对全体学生的作业进行了全面的查阅。
主要优点:
1、作业布置规范、适度,有很强的针对性。作业布置形式多样,学生较感兴趣,巩固效果好。
2、作业批改充满了对学生的关注、关心和关爱,效度高。教师经常性地进行作业面批,既纠正了学生的知识错误,又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通过饱含激励和希望的作业批语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增强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教育教学效果好。
3、能紧扣课标、联系教材,关注作业数量,注重作业质量,纠错及时,巩固到位。
主要问题:
1、少数教师作业批改不够及时,学生错题订正时间严重滞后,作业的效度急待提高。
2、作业批改粗放现象仍然存在,主要有:几个题目用一个大红勾、批语写得似是而非、批改符号随意等,没有给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3、部分作文的批语过于简单,只有一个简单的分数或等第,缺乏针对性的写作指导。
五、教学建议
综合本次检查的各项材料和与部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交流意见,对下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想法。
1、课堂教学除了注重知识传播、技能培养以外,还应重视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培养。
2、学生的错题集、教师的错题库在时间上要不断坚持、在质量上要不断完善,目前的重点是要完善错题集的格式和规范程度,各教研组、备课组要加强研讨,力争形成具有年级特点的、学科特色的、富有成效的错题集模式。
3、批阅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错题,既要探讨“题”的问题,又要查找出“生”的问题。重点放在错题的订正和学生的辅导上,加强面批和个别辅导。
4、关于评课:目前我校各种类型的公开课开得很多,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教师评课的水准和层次仍需要提高。
1)、师者,将随评课出精彩(意义)教师的上课好比是“画龙”,则评课就是“点睛”,“龙”因“睛”而腾飞,—————评课的重要性。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
2)、标准,有效评课的坐标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①有意义:一节课学生的学习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意义:学生学到了新知识;进一步的意义: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再进一步的意义:学生有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更高的意义:学生将愿望变为积极主动学习的行动(扎实的课)。
②有效率:两个方面即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有多少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这个效率有多大(充实的课)。
③生成性:既有课前预先设计好的知识,又有课堂随机生成的东西(丰实的课)。④常态性:理想的课应该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难以推广的课(平实的课)。
⑤待完善:再好的课都是有缺憾的,待完善的。十全十美的课是不存在的,如果有那一定是事先演练多遍的假课。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真实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