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外侨办信息公开的工作总结范文(2)

2018-08-08总结

三、建立相关工作机制

  认真学习国家、省和市贯彻《条例》的有关文件,并结合实际,建立相关的工作机制。制定了涉及政府信息发布协调、保密审查和依申请公开等多项制度,建立了具体工作流程,明确分工、细化步骤、优化流程,确保政府信息及时主动公开。

  截至20**年12月31日,我办上网主动发布信息约129 条。未发布依申请公开信息。

  20**年,我们将按照国家、省和市里的要求,继续大力推进我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提高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健全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真正立足于服务群众,接受群众监督,让人民群众满意。充分运用网络先进技术,强化运用实施,开创我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新局面。

  **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07年7月。市国资委成立伊始,市委常委会就明确要求“除公用企业之外,其他国有企业要在20**年全部完成改革任务”。市国资委紧紧围绕“深化改革、加强监管”这一主题,攻坚克难,负重进取,在市经委、财政、工会、劳动保障、招管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国企改革攻坚任务,开创了国有资产监管的新局面,为全市“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国企改革攻坚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精力向改革集中,资源向改革集聚,全面完成了合钢集团等12户大企业大集团、10户文化企业、15户集体企业的改革任务。

  改革涉及各类人员5。41万人,共支付改革成本24。56亿元。2。47万名职工身份置换工作顺利完成,有1。32万人重新竞聘上岗,1。15万人实现自主择业;2。52万名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4135名离休人员和特殊群体纳入得到妥善保障。170片企业生活区移交辖区管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改革涉及企业法人208个,总资产172。62亿元,净资产49。46亿元,已完成产(股)权转让48户、关闭清算44户、产业整合54户,占改革企业 70%;正在进行产(股)权转让20户、关闭清算的25户,占改革企业22%;改革后,企业户数由208户缩减至17户。

  我们还对历年来的改制企业进行了清理,共有27户中小企业,因权属不清、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存在改制遗留问题,本着对企业负责、对职工负责、对发展负责的原则,逐一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完善,消除了改制后遗症。我们推动改革向文化企业和集体企业延伸,完成了10户文化企业和15户集体企业的改革,维护了集体企业职工权益,理顺了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实现了国有资产从竞争性文化领域内退出,为企业重新走向市场,创造了条件,增添了活力。

  在国企改革中,企业领导从我做起,自觉置身改革,勇于推进改革,为职工作出表率。各级干部精心组织、精心安排,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把改革方案落到实处;承担改革任务的各控股公司积极筹集改制资金,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从大局出发,坚定不移,稳步操作,实践于改革的第一线;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使企业职工关心改革、支持改革,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推进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由于始终坚持按照法律和政策实施改革,措施配套,程序完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没有发生一起职工为改革上访堵路的事件,没有发生一个因群众不满意而通不过的改革方案,没有出现一个因改革措施不完善,从而“翻烧饼”,走“回头路”的企业,取得了企业转换机制、增强竞争活力,职工置换身份、增强自主意识,理顺产权关系、加强运营监管的“三赢”效果。

  通过改革,国有资产布局得到调整,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国有企业推进工业立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增强,支持城市建设的融资功能、推进工业立市的骨干功能、吸引外来投资的引领功能、扶持民营企业和科技企业的风险担保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和发挥,重现生机与活力。2008年,在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市国资委重点监管的生产经营类企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187。14亿元、利润11。5亿元、上缴税金9。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69%、83%。

  改革后,我市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分布在6家授权经营的控股公司:建投集团,国资公司,工投公司,兴泰控股、政务新区投资公司,滨湖新区投资公司。其中,涉及民生的公用企业5家:供水集团、燃气集团、公交集团、热电集团、客运总公司;市属国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6家:美菱股份、合肥百货、丰乐种业、国风塑业、合肥三洋、合肥城建。全市国有资产总额达到1025亿元,净资产3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39%。

  在推进国有企业人员身份转换、退休人员和生活区移交社区管理的同时,我们大力开展国有资产存量招商工作,加速推进国有资本退出重组,充分发挥国有资产融资功能,着力提高公用企业保障能力。

  积极开展国有资产存量招商。我们主动置身于强化工业立市、提升经济总量、加快合肥跨越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第一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国有企业的资产优势、人才优势、行业优势和品牌优势,招大商、引大资、干大事。中国建行出资34亿元控股兴泰信托,使兴泰信托从地方性的小公司一举成为面向全国的大企业;建投集团引进京东方生产液晶显示器六代线项目,总投资175亿元,是迄今为止全省一次性投资最大、制造技术最先进、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工业项目。中盐公司以我市三户化工企业为平台,投资100亿元打造盐化工基地,从而使我市化工行业摆脱了长年徘徊不前、作为不大的窘境,跻身于全市骨干行业之列。国通管业顺利引入山东京博,企业面貌焕然一新。中石油昆仑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滨湖新区管道燃气。去年一年,国有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开放重组,引进10家全国大型企业进入合肥,计划在肥新增投资330。89亿元。

  大力推进国有资产退出重组。贯彻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指导思想,推进国有资产转让重组,建工集团、国通管业、合钢集团存续企业等48户国有企业产权成功转让,实现转让收入9。48亿元。对投资不慎、经营无望的44 户辅业企业实施关闭清算,资源向主业集中,堵塞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对产业相近、分布较散的54户企业实施整合,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服务能力,如:对16户市属房地产企业实行了清理整顿、资产整合,并入城改集团。整合热力公司、众诚热电和安能热电,组建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国有资本退出重组,我市国有资产管理跨度进一步收缩,管理层级进一步减少,监管力量进一步集中。

  充分发挥国有资产融资功能。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进合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融资作用。市属基础设施建设类投融资公司不断扩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2008年共计融资103。32亿元,为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中,建投集团融资85。1亿元,比上年增长57%;滨湖新区建设投资公司融资10。64亿元,比计划增长33%;政务文化新区投资公司融资7。58亿元,增长 68。4%。注重发挥国有资产在促进地方金融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批准设立了合肥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国正小额贷款公司。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存贷款规模突破100亿元。城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信托、担保、典当、租赁业务长足发展,为增强省会城市的金融服务功能作出了贡献。

  着力提高公用事业保障能力。高度重视公用企业的发展,为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良好服务。

  供水能力不断增强,供水质量不断提高,五水厂改扩建工程竣工投产,六水厂建设稳步推进,新增供水管网377公里,总水表数突破50万只,日供水能力突破百万吨。采取得力措施,监管源水水质,从2008年起,自来水源水不再使用巢湖水,市民群众多年来的热切期盼得到了实现。

  燃气供给能力大幅提升,管网向开发园区、工业园区延伸,燃气用户增长28%,达到46万户,新建一批压缩天然气站,缓解了出租车加气难。液化天然气工程投产运行,建立了天然气应急供应储备。关闭了制气厂煤气发生炉,分流职工400多人,为节能减排、市民使用洁净天然气,做出了贡献。

  公共交通稳步增长,新增营运线路13条,新增营运车辆227台,线路总长达到1894公里。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加快,开通了市区至肥东、肥西、长丰的公交。

  热电发展提速,突出服务工商企业,热源建设稳步推进,管线长度不断延伸,节能降耗效果明显,服务范围覆盖205家企事业单位,累计取消了市区116台小锅炉,杜绝了新增小锅炉,为我市“碧水蓝天”工程做出较大贡献。

  在去年初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我市公交、客运、供水、燃气、热电等公用企业扎实工作、顽强拼搏,体现了良好的应急能力和保障能力,确保了城市公共服务有序运行。

上一篇:市政府年度后勤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乡镇工商局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