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音乐教育总结(4)

2019-01-24总结

五、给幼儿自我表现和表达的机会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如在学律动时,老师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动作,幼儿机械地重复学,使本来很好的音乐活动变成枯燥无味的动作训练,幼儿的兴趣随着一遍一遍的“不对”声递减,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音乐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音乐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是为孩子的音乐潜能开发奠定良好基础。能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音乐,提高孩子的音乐智能。能使孩子在浓厚的音乐艺术中,一点点,一滴滴地听懂音乐,理解音乐,表演音乐。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幼儿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幼儿多听多唱,放手让幼儿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幼儿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幼儿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做幼儿喜欢的音乐活动的“引导者”

  论文提要:《纲要》指出:我们要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积极地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供幼儿自主表达的音乐空间,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了音乐活动的主人。 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对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功效。《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就肯定了艺术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而音乐活动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塑造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开展音乐活动时,我根据幼儿心理发展和年龄特点,从他们喜欢的音乐入手,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让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一、注重创设美好的音乐环境。

  幼儿的音乐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纲要》要求:音乐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让幼儿能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中的美,得到美的熏陶。因此,我注重创设条件让幼儿生活在音乐的天地里。清晨,幼儿园的喇叭里就会准时响起美妙、悦耳、多样的音乐,结构完整、形象鲜明的外国音乐,优美、抒情的中国民乐,活泼愉快的儿童音乐┄┄好听的音乐,伴着幼儿愉快、轻松地踏入幼儿园,带给幼儿好心情,开始一天的生活、学习。一日活动的课间、晨锻、就餐、起床等环节,我会为幼儿播放一些适时、适宜的音乐。如:轻松、活泼的课间音乐;欢快、愉悦的晨锻音乐;悠扬、安静的就餐音乐;抒情、催眠的午睡音乐;活泼向上的起床音乐,带给幼儿丰富的音乐感受,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让幼儿在美妙的音乐中心情愉快、思维活跃。

二、激发幼儿喜欢音乐的情感

  教学活动是音乐教育的载体,能丰富幼儿的音乐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情趣,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以往的音乐活动,我习惯采用“示范—模仿”的教育模式,重在灌输技能,干预束缚了幼儿的双手和大脑,禁锢了幼儿的思想情感,幼儿普遍缺乏童稚的审美直觉更谈不上喜爱音乐活动。《纲要》的学习,使我转变了教育观念,学会运用启发式等方法引导幼儿参加音乐 活动,注重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活泼愉快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并喜爱了音乐,更让有音乐天赋的幼儿发展了音乐潜能。如:小班音乐活动《我是解放军》,我引导幼儿通过说、唱、做了解可爱、尊敬的解放军,激发幼儿热爱解放军的情感,并提供小解放军的服装及玩具木枪,让幼儿学做解放军,通过一个教学活动,使全班幼儿更加热爱解放军,只要一听到《我是解放军》的音乐就会情不自禁地又唱又表演解放军。 三、尊重幼儿的音乐感受与表现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因此,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艺术表现环境,赞同幼儿尚处于萌芽状态的艺术欲望和动机,能使幼儿出现更多的闪光点。

  1.欣赏幼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发展的步调,有自己处理事情的策略,但得到了教师的尊重和欣赏,幼儿就愿意拓展自己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潜能。如:课间时幼儿听到活泼、欢快的乐曲,会用各自不同的形式了表现音乐,有的 幼儿翩翩起舞;有的幼儿找同伴随乐游戏;有的幼儿欢快哼唱;有的幼儿做忠实的观众;有的幼儿为同伴拍手鼓掌。我充满喜爱地欣赏幼儿,有时也与幼儿一起快乐。我的参与与赞同,幼儿的劲头更足,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

  2.鼓励幼儿。音乐活动中,我始终支持、鼓励幼儿音乐表现。因为,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也是不同的。如:欣赏《狮王进行曲》前奏时,幼儿凭自己的感觉去理解音乐,有的讲乌云来了,大风呼呼地叫,要下雨了;有的说凶狠的老虎欺负小动物;有的说大灰狼在想坏主意等等,我尊重幼儿的想法与创造,充分肯定了幼儿独特的感受。 四、分享幼儿音乐创造的乐趣。 就如《纲要》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放手让幼儿去想象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有表现的自由,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大胆地表达,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如学习歌曲《柳树姑娘》时,请幼儿说说怎样唱演歌曲,有的幼儿说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因为柳树在春风中摇摆好象在跳舞;有的幼儿说柳树在温暖的阳光下发芽成长很快乐要活泼愉快地演唱……我觉得只要给幼儿空间,他们也会象柳树一样茁壮成长。小班幼儿学习歌曲《我是解放军》 时,我引导幼儿根据有力、雄壮的音乐,创编解放军神气的样子时,有的幼儿向解放军一样雄赳赳地走路;有的幼儿庄严地敬礼;有的幼儿象手握钢枪站岗放哨的战士……虽然他们的动作不一,但都能把解放军的形象通过自己的经验、想法去表现,发挥得淋漓尽致。另外,我在班里创设了一个表演区,提供幼儿喜欢的音乐、道具,让幼儿与同伴一起表演,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兴趣,又给幼儿提供了音乐表现的舞台,促进幼儿音乐的技能和能力的提高。 我积极地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高了幼儿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更明显的是幼儿真正成为了音乐活动的主人。对音乐教材的正确解读

  同样的一个音乐活动,Z和S两位教师分别选择在中班和小班幼儿执教,我们感受到了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如Z老师用她动听的琴声调动起孩子们的情绪及学唱歌曲的积极性。S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深深吸引着小班的孩子。

  在教学中,她们能够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各有重点和特点。其中Z老师在处理教材时,重点让幼儿感受歌曲中的说唱环节,发现和感知音乐的有趣;同时学习休止符的演绎方式,并通过拍手、跺脚等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S老师选择在小班幼儿中进行执教,由于歌曲里面歌词重复、递增,完整演唱歌曲比较长,她就把这个教学活动的重点落在,学唱第一段的念白加第一段的歌曲部分,并重点感知歌曲中的休止部分,这样的处理更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

  建议S老师在教学的结尾处,可以引出让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并告诉幼儿在下次教学活动中继续学一学,保持对活动的兴趣。两位老师在组织幼儿游戏的时候,毛巾的落点应该在耳朵、脖子和眼睛,因为它在跟耳朵、脖子和眼睛做游戏(亲亲嘴),同时也在提醒幼儿洗脸时别忘了擦耳朵、脖子和眼睛。

  小毛巾是幼儿生活中所接触和熟悉的,歌曲采用念白和演唱相结合的方法,在重复、轻快、节奏鲜明的旋律声中,激发幼儿想听、想唱、想动,重点感知歌曲中的休止符。我自己设计的歌曲《小毛巾》, 觉得比较适合中班孩子教学,听了S老师的小班教学活动,觉得小班也适合,关键看老师如何处理教材、设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活动。

  听了两位老师的教学活动,感触最深的是:教材的分析、处理和把握很重要。这个教材很好,很吸引孩子,在教学的一开始要让幼儿静静地感知、欣赏歌曲,发现其中的休止符、间奏、念白等,再通过图谱、游戏等形式来加深对节奏的掌握,并让幼儿感知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

  教案的设计只是处于一种理想状态,只有尝试和实践,才会有更多的感悟。因此,一定要尝试和实践,并及时反思,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感谢两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这两堂音乐活动的展示。

上一篇:关于幼儿园安全的重要性总结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教学的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