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写作背景(2)

2018-07-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上一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文赏析下一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考点真题及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