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元宵节手抄报资料参考

2020-04-24板报大全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 元宵节手抄报资料,欢迎借鉴!

元宵节手抄报资料1

  白蛇吃汤圆成仙

  相传八仙之一吕洞宾曾在阳春三月,化为一位卖汤圆老翁于西湖边叫卖。这时许仙恰巧走过便要一碗,一不小心,一个汤圆滚落西湖,被白蛇吞。于是白蛇成仙,化而为人,与许仙结为夫妻。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腊尽春来时节,就比平常更加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之。东方朔听她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使者,我把抄录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足智多谋东方朔。东方朔假意想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办法去做。

  到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大宫灯时,惊喜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亲人团聚。

  如此热闹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手抄报资料2

  桂花南瓜汤圆

  南瓜汤圆通常以南瓜做皮,这个则以南瓜做馅,外层蘸芝麻增添香口感觉。汤圆放于桂花糖水内,外香内甜,保证这个元宵节会甜蜜蜜哦。

  心汤圆

  心汤圆可说是层次感最丰富汤圆,是云南人过年必吃早点,馅料有火腿、花生蓉及晒干云南桔皮,最精彩是汤底,用云南野生玫瑰,晒干后加入片糖和黄酒放入山洞内发酵半年以上,做成玫瑰花酱保存起来。吃发时后最好将汤圆切开,让花生粒及桔皮香跟带清醇酒香玫瑰花汤融为一体,几种香味同时向味蕾冲击,实在非比寻常啊~~

元宵节手抄报资料3

  猜灯谜

  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欢迎。

  雪中送炭

  所谓雪,就是汤圆雪白外层,而炭则是内层炭烧朱古力馅,汤圆味道较浓,所以就配一个清新玫瑰花汤底,喝一口汤,吃一口汤圆,就是最佳吃法哦。

  玫瑰椰露汤圆

  玫瑰椰露汤圆单看外型已够赏心悦目咯,吃一口,更有双唇在浸玫瑰花浴感觉哦,椰汁、鲜奶再加上玫瑰花芬芳,清润而暖和,再加上同样有美颜作用芝麻汤圆,最适合女孩子品尝咯。

  香蕉奶皇汤圆

  奶皇汤圆最叫人难忘之处就是外层够薄够干身,汤圆皮软糯但是不糊口,以往有芒果、麦提莎、榴及燕窝等口味,这次则返璞归真,以最简单香蕉做馅,蕉味浓郁,软绵绵口感并不比一向好卖芒果逊色哦。

元宵节手抄报资料4

  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珍品”即指元宵。

  到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故事。袁世凯在做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人下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元宵节手抄报资料5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观灯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秦朝就有,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节日。该节经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吃元宵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上一篇:2017元宵节手抄报资料大全下一篇:2017有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