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城》的殉情书写及悲剧内涵

2018-07-20边城

  《边城》虽然寄托了沈从文的美好的梦,但是他的故事仍然是一个悲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边城》的殉情书写及悲剧内涵。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论《边城》的殉情书写及悲剧内涵

  摘 要: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小说《边城》,一向以独特清新的牧歌情调备受称赞,《边城》更是作为表现沈先生“健康,自然,人性美的”的文学理想的代表作。但是,透过小说文本表面的牧歌情调,小说中人物的非正常死亡也同样的引人深思。《边城》中的殉情书写是一曲哀婉的歌曲,在增加美学意蕴的同时,也带来了翠翠的性格悲剧。本文力图从殉情的角度来探究《边城》的悲剧内涵。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殉情书写,悲剧内涵

  提起《边城》的写作动机,来源于一个微小的巧合。“1933年,沈从文在青岛大学任教,他和张兆和去崂山游玩,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女子,她穿着白色的孝衣,在黄昏中拜庙进香。在那一刹那,沈从文心中有所触动,他对张兆和说:我能为那个女子写篇小说。”1这便是魅力经久不衰的《边城》。“少女,孝衣,古庙,这些因素似乎没有什么具有特殊意义的逻辑联系,但沈从文却从它们构成的情蕴,气氛中获得了某种启示:那就是生命,死亡与信仰。”2

  当荆棘鸟停止歌唱,当鲜血凝固肉体腐烂,死亡便来到眼前。沈从文认为:“所谓知人,并非认识其复杂,只是归纳万汇,把人认为一单纯不过之“生物”而已。极少人能违反生物原则,换言之,便是极少人能避免自然所派定义务,“爱”与“死”。只有理解了死亡,才会真正的理解“爱”3。正是对人类怀有满腔的爱,这才有了这部伟大的作品《边城》。对死亡意象的解读,是介入《边城》悲剧中心,解读“民族真正的爱憎与哀乐”的一把钥匙。在沈从文的死亡叙述中,有一种死亡被描写的散发出夺目的光辉,这便是殉情之死。殉情本是表现对爱情极端的信仰,在有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中是保留着殉情的习俗。对于一个善于把死亡融入创作中的作家来说,殉情,就成为了沈从文死亡意象之中独特的存在。死亡,是因为勇敢追求爱情,值得永远的流传下去。

上一篇:《边城》的叙事时间分析下一篇:是理想的“边城”,还是现实的“城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