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城》爱情悲剧的必然性(3)

2018-07-20边城

  三、写作意图

  沈从文一直自称为乡下人,他向往湘西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否定现代文明都市的虚伪腐朽。然而当他重回故里时,面对故乡渐失人性美、人情美的现实生活,为满目疮痍的现实所感发,他充分意识到这个民族的正在失去一些珍贵的东西,于是开始呼唤自由美好的田园牧歌式社会的回归。沈从文在《边城》中将翠翠的爱情故事处理成悲剧,正是为了引起读者对“美”的毁灭的深层思考与反思。

  在边城世界纯美的爱情中,翠翠、大老、二老对于自由爱情的幻想和追求,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自然神性,也象征着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自然人性的继承者。翠翠对二老爱情的纯洁及二老在金钱与爱情中所做的抉择,恰是他们生命自然光辉的显现。二老面临“碾坊”还是“渡船”的选择时,没有父辈的动摇和乡民们的世故。在他身上,无论是对于爱情自由无私的追求,还是他的聪明多情和竹雀般善歌浪漫的灵性,都集中体现着湘西古老人性和生命神性的继承和坚持。小说最后以二老“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终结,此时二老的形象已转变为生命意志和纯洁情感的象征,同时意味深长地道出了对于物欲时代生命神性渐逝的超然醒悟,寄予了沈从文对在人性失落年代里对执著生命意志的坚持和守望。

  而悲剧故事的两个牺牲者大老和老船夫,也有两种不同的人生寓意。大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性人物,是揭开矛盾纠葛中人物关系的关键,也是自由纯洁爱情的体现者和反证者。在暴雨之夜老船夫的辞世与“白塔”的坍塌,则充满着发人深省的痛感意味,他们既是湘西世界两代人不同生活态度与生命状态的见证人,也是古老湘西纯朴人性的代表和守护者。老船夫与白塔的同时倒下象征着田园牧歌般纯美的湘西古老人性和传统社会民俗在这一代的终结。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边城[M].长沙:岳麓书社,2010

  [2] 刘晓津.从文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3] 宋剑华.记忆与时间的二元对立――论沈从文的《边城》想象与悲剧叙事[J]现当代文学研究新视野,2008

  [4] 蓝棣之.边缘颠覆中心――沈从文《边城》症候式分析[J].名作欣赏,1999

  [5] 朱文斌.《边城》:关于翠翠成长的神话――沈从文《边城》之再解读[J].名作欣赏,2005

  [6] 陶丽萍.城市里的“陌生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创作心态[J].怀化学院学报,2007,(03)

上一篇:沈从文《边城》中的浪漫主义问题研究下一篇:论沈从文《边城》中的陌生化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