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我能教给学生什么(3)

2018-07-20边城

  生(思维打开了,若有所思)

  生4:我觉得翠翠也有点责任。翠翠渴望爱情,但是少女的羞涩让她把一切都藏在心里,喜欢傩送,却假装不认识他,对爷爷也不说明白内心的想法。如果翠翠不那么含蓄羞涩,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或许结局就会大不一样了。(大家热烈鼓掌)

  师:说得太好了!翠翠少女的羞涩也是悲剧的一个因素。看来同学们思考得更深入了!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生5:湘西很美,但也很封闭,故事里的人都有点固执,如果他们灵活一点,开放一点就更好了。(展示ppt迷信天命)

  我(很高兴):你说到点子上了!还有一点原因就是:迷信天命。边城的人民是人性美的代表,也是原始“野蛮与优美”的结合体。在这种处于待开发状态的自然人,不可避免地有着几千年来民族心灵的痼疾迷信天命。他们相信因果报应,并把一些逻辑无法解释的现象,硬生生地和人的言行联系起来,自以为是地相信这是上天的安排。在这种心理下,顺顺不满意翠翠这个“害死”大儿子的女孩来做二儿子的媳妇,傩送无奈出走,留给翠翠一个遥远的等待。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在学完这个故事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写下来吧!

  附学生随笔一:在这片纯自然的天地里,远离都市文明的湘西人情、人性的淳朴,一切都顺应自然的安排,可是他们又没有走出天命的阴影,于是在美丽的面纱后隐伏着沉重的忧伤。

  学生随笔二:我认为,在《边城》美丽的故事里,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挖掘湘西淳朴民风下人性的优美健康,也不仅仅是为了揭露几千年民族根深蒂固的心灵痼疾,还要思索人和自然的一种和谐。这种和谐是建立在顺应和超越的基础上的。若是一味地相信天命,臣服于既定的束缚,忽略人之为人本身对人生的主动权和掌控权,那也算不得真正的和谐。  三、教学反思  语文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在“教什么”上,语文教师享有一定的自主性。对《边城》这篇课文,除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理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特征”“体会小说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之外,我还想与学生共同探讨边城对人性的刻画和思考,从人性的角度来把握悲剧的全部构因,并通过学生的习作进行总结和反馈。

  沈从文曾说“能够追究这个民族一切症结的所在,并弄明白了这个民族人生观上的虚浮、懦弱、迷信、懒惰,由于历史发生的影响,我们已经受了什么报应,若以后再糊涂愚昧下去,又必然还有什么悲惨场面……为这个民族自存努力上,能够尽些什么力,且应当如何尽力”。若能够通过此次讲解,令学生体会有关人性、自然之一二,也就不枉编者及教师的一番努力了。

上一篇:《边城》被“误读”的原因浅析下一篇:论《边城》与《受戒》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