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眼中的毕淑敏——芦书坤口述(3)

2018-07-21毕淑敏

  有一次,畢淑敏和她母親到河南去,那裡有不少她在部隊時的戰友。一下車,她就被戰友們圍起來,很多人都請她到自己家裡吃飯,說自己的病是畢淑敏治好的,現在要表表心意。連她母親都吃驚,對她說:“當年你的醫術就那麼好,那麼神?”畢淑敏倒是挺清醒的,說:“我的醫術算不上特別好,只是比較仔細熱心罷了。”畢淑敏認為:“其實,人真正得了治不了的大病,誰也沒有辦法。如果是小病,隻要診斷對了,方法和藥物都差不多,醫生的態度就很重要。病人敘說他們的病痛,我能耐心地多聽一會兒,多問幾句,真心實意地陪伴著他們,僅此而已。”

她的寫作屬率性而為,都是肺腑之言,我被她的辛苦打動

  畢淑敏的寫作,我覺得是率性而為,寫的都是肺腑之言,不會跟風,也不會為了得個什麼獎而刻意為之。1986年她寫處女作《昆侖殤》的時候,已經34歲了,在一家工廠衛生所當所長。她決定寫小說,別說他人,連我都想不通。一個拖著孩子的中年婦女,早已不是文學青年頭腦發熱的年紀,何必要自討苦吃呢!再說,我們在文學界舉目無親,貿然投稿,不是明擺著死路一條嗎!我把這些顧慮都對畢淑敏說了,她又是那種很鎮定的神氣,說:“我都想過了,因為我心裡有話要說,我喜歡寫作,我才拿起筆。我又不是想出名趁早的人,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一個星期后,當她把厚厚的一疊稿紙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才確信,她真的下定決心要用筆來說話了。

  畢淑敏的處女作是我騎著自行車送到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的。我曾對她說:“咱們發動群眾,和親戚朋友通通氣,就不信找不到認識的編輯,那樣會穩妥一點,人家才能給你認真看看。”她說:“那不就是走后門嗎?不必。寫作是我喜歡的事情,我要是為了一件自己喜歡的事,先摻進去自己不喜歡的事,就沒意思了。”結果我們是什麼人也沒托,就這樣素昧平生地把稿子送到了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編輯非常及時的審完稿子,給予了很好的評價。后來,她的處女作《昆侖殤》就發表了。

上一篇:毕淑敏:素面朝天的人生下一篇:毕淑敏《北极光的微笑》简介及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