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采薇的成语典故

2018-09-27采薇

  典源出处

  《史记 ·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蜀·谯周 《古史考》:“伯夷、叔齐,殷之末世孤竹君之二子也。隐于首阳山,采 薇而食之。野有妇人,谓之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于是饿死。”《列士传》:“武王伐纣,夷齐不从,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时王摩子入山,难之曰:“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食周薇,奈何?’二人遂不食薇。经七日,天遣白鹿乳之。二人私念:‘此鹿食之必美。’鹿知其意,不复来,二子遂饿而死。”

释义用法

  伯夷、叔齐是殷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因互相谦让君位,而逃奔西歧西伯昌处,他们反对武王伐纣,以为是不仁不孝,因而“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后以“夷齐”等指有节操的隐士; 以“采薇”、“食薇”等指隐士生活,也指恪守节操。

用典形式

  【夷齐】 汉 ·孔融:“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晋·郭璞:“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唐·李白:“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上一篇:蜀道难散文下一篇:描写山的四字词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