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岑二人,高适享年六十二岁,岑参享年五十五岁。高适长岑参十一岁,而比他早四年辞世,二人基本上是同时之人。
高适游历河朔的蓟门、卢龙,是在开元十九年他二十八岁的时候。岑参游历河朔的冀州、定州,则稍迟至开元二十七年,当时他二十五岁。开元二十七年,岑参游河朔归来作为开始。稍后至开元二十九年,高适则有好友李颀的辞官及走访。天宝三载,岑参进士及第,任右内率府参军,同年,高适有与李白、杜甫的梁宋之游。
天宝八载,岑参赴安西边塞,同年高适应制举中第任封丘县尉。岑参于天宝十载返回长安,次年,高适辞官。到天宝十一载秋,二人一同参加了长安慈恩寺的诗会。之后,天宝十二、十三载,高岑分别奔赴河西的威武和关外的北庭。唐肃宗至德元年、二年,长安收复,玄宗退位,高适升至淮南节度使,岑参也从北庭回到长安任右补阙。大乱之后,两人的生活又有了新的开始,但盛唐时期边塞诗的创作已告一段落。
高适与岑参相互认识,但是来往不多。天宝十一年秋,八位诗人汇聚长安,同赋慈恩寺浮图诗,岑 参所赋的一首就是《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他们二人还有一些共同的朋友,如王昌龄、杜甫等人。
王昌龄与高适的交往,有著名的旗亭画壁的故事流传;与岑参的交往,有王作《留别岑参兄弟》、岑作《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并存。杜甫与高适早年在汶上既已相识,其后于梁宋再次相聚,晚年又相逢于蜀中;与岑参也早在天宝八载岑参出塞前已相识,有《九日寄岑参》诗为证。杜甫晚年还有《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一诗,同时写给高岑二人。高适受前辈诗人李颀的影响比较大,岑参受王昌龄的影响也比较大,李颀与王昌龄二人复有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