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长恨歌》的体会(2)

2018-07-20长恨歌

  三、贯穿点拨教学

  为加快学生思考和学习的进程,我采用点拨教学法中的几个要领:(1)比较。把学生以前积累的相似的材料摆在一起,求同比异,以便较快地把握词语的特点。例如:旌旗——战旗;鼙鼓——战鼓;绰约——轻盈;寂寞——孤单;踌躇——犹豫;渺茫——茫茫;殷勤——热情。(2)反思。将材料的思路理出来,再作反向思考,看看能得出什么结果。例如,让学生思考旧时中国有封建思想的人大都“重男轻女”,为什么诗歌中却令天下父母“不重生男重生女”?经过反思,学生就不难理解“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的意思了。(3)联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推动学生联想。例如,从原因联想到结果:不早朝——寻欢——宠爱——金屋——金步摇——仙乐风飘……导致悲剧:鼙鼓动地——无奈何——马前死——救不得——肠断声——思悄然——未成眠——两渺茫……

  四、课堂练习和讨论

  课堂练习是给学生一个独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强化知识,化知识为能力。我设计的《长恨歌》课堂练习只有3部分:填空(经典诗句默写)、造句(重点词语的运用)和分析对偶句特点(加深对于对偶修辞手法的理解)。

  练习固然重要,但学生们能否运用课堂上积累到的材料进行粘合、贯通,进入更深入更广阔的思考呢?我最后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在学生们完成课堂练习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不同的观点:1、作者写作目的是为讽喻唐玄宗迷色误国;2、为歌颂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3、双重,二者兼有。观点一提出,学生们就已经形成了3种不同的见解,而且探究的情绪相当高涨、思维很活跃,我觉得这是学生们“悟”的表现。按照3种观点,我把学生分成3个小组进行讨论。

  如果不是下课铃声响了,争论还会继续。

  学生们自如地运用课文中的诗句作为自己观点的依据,说明解吟《长恨歌》的教学目的已经达到。这些生长在海外的中国孩子正在一步步地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令我们海外中文教师最感欣慰的。

上一篇:《长恨歌》原文与赏析下一篇:解读王安忆《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