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问题探究(2)

2018-07-17赤壁赋

  《赤壁赋》是一篇融合了儒道佛的典型之作,你能否结合课文作些具体探讨。

  探究思路:

  第一个问题:苏东坡在《赤壁赋》中的隐秘就在那首自歌,就在歌中的“美人”。

  在楚辞和《离骚》等古典诗词中,常常以美人喻君王,以兰蕙比喻贤才或高尚的品德,用“蛾眉”比喻自己之贤能,以“求女”比喻可以通于君侧,以“众女”比喻朝廷结党营私的人物。

  《赤壁赋》中的自歌“望美人兮天一方”化用了屈原《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句,“渺渺兮予怀”,“桂棹兮兰桨”与《九歌·湘夫人》中“目眇眇兮愁予”“桂栋兮兰橑”等相似,所以,它的意境与《离骚》有相通之处,苏轼在歌中实际是以屈子自况,“美人”也是指君王,就是宋神宗。“桂棹兮兰桨”喻自己卓越的才能,“击空明兮溯流光”喻自己身处逆境,怀才不遇,“渺渺兮予怀”写自己被朝廷弃用以后惆怅失意的心情,“望美人兮天一方”,写自己虽然渴望回到朝廷立业建功,但贬谪黄州,远离君王,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这首自歌写出了苏轼忠君报国之殷切,更写出了“忠不见用”后的哀怨。司马迁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苏轼的境遇和屈平相似,他的心态也和屈平相似。所以,这一篇《赤壁赋》就是苏轼的《离骚》,是他借以发泄内心的牢骚。

  有人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对功名利禄不是别无他求吗?“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不是面对现实心态坦然吗?其实,这只是苏轼的自我宽慰,或者说是自我麻醉。文章在最后写道:“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看起来是“喜”,实际上是“悲”,看起来超然物外,忘怀得失,实际上借这种醉生梦死的病态寄寓着对现实的深沉不满。因此,在文字狱满天飞的北宋王朝,作者怎敢把它拿出来“示人”?

上一篇:赤壁赋的哲学思想解析下一篇:赤壁赋综合训练题目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