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迟子建《一匹马两个人》(2)

2018-07-16迟子建

 二、巧妙的叙事顺序设置

  该文本采用了顺序叙事之中加入插叙的叙事时间顺序讲述整个事件。如果按照正常时间顺序排列完整的事件应该是:儿子入狱,儿子二次入狱,两个人和一匹马的生活,老太婆逝世,老头子逝世,薛敏母女的报复。老马去世,印花被奸。故事从始至终还夹杂着王木匠对老太婆始终如一的爱幕于照顾。单纯看这个故事并不会带给读者多大的悬念感和挖掘欲,可以说故事的情节性并不十分强,而作者以老太婆的逝世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开始对整个事件进行讲述,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插入对过去的回忆性叙述让读者一点点的了解到隐藏在过去的故事和感情。美国学者戴卫·赫尔曼对“断点”概念的定义是:“我们已经知道了故事中发生断点的两种可能模式:叙事要素的暂时缺失(在阅读过程中建构故事中的缺失,这些断点将在以后填补)或永久缺失(断点将永远保留)。……两种模式都显示某些事件,同时压制其他事件,以此引导包括读者在内的叙述者的听众把某些事件包括在所用配置之内,而把另一些事件排除在配置之外。”作者在行文中的插叙手法和叙述中的“断点”设置极大的调动了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同时也使故事情节得以补完。正如德国形式主义文论家卡西尔所说:“不是感染力的程度而是强化和照亮的程度才是艺术之优劣的尺度。”以独特的结构形式来组织叙事,打破人们惯常的现实时空顺序,从而使文本的可读性和审美性大大的增强了。

  从故事一开始的叙述,读者就自然而然的阐发出这个疑问:“为什么‘一匹马两个人’只指两个老夫妻,他们的后代为何不在?”而在故事情节的“起”的部分快结束,即将进入故事的“承”的部分时才只是淡淡的交代了一句:“马还记得,老人的儿子第一次被人用手铐带走时,哪怕是走在没有辎重的平道上,它也要挨上几十道鞭子。而他第二次戴着手铐被人带走后,他们对它则温情多了,夜里不忘了喂点豆饼给它吃,女主人还常常用一把刷子给它理鬃毛,仿佛把它当成了他们的儿子。”得到这一信息的读者单纯是知道了老人的儿子入狱的事实,而对于其为何两次入狱的缘由尚不得而知。然而之后的很长一段文本中都只讲述现在发生的事,而对于这件往事绝口不提,这让笼罩在读者心头的疑云挥之不去。而当文本借助老头子的回忆完整地讲述出过去的故事时,对往事的“发现”极大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而对于王木匠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借马之眼、马之口在故事发生之后的叙述而得以丰满和鲜明。

上一篇:迟子建中短篇小说的阅读下一篇:分析迟子建小说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