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态批评(2)

2018-07-17迟子建

  二、博爱无私的崇高人性美

  《额尔古纳河右岸》充满了原始的生命气息,展现了人们纯真、质朴的生存长卷,鄂温克族人心怀悲悯之情,并表现出了博爱无私的崇高人性美。

  (一)悲悯情怀

  鄂温克族人的悲悯情怀首先表现在妮浩对他人心怀悲悯之情。小说中的萨满有着通天神力,承担着拯救生灵的职责。妮浩为救何宝林的儿子失去了自己的儿子果格力;用女儿交库托坎的生命换来了马粪包的起死回生;挽回了因饥荒偷取驯鹿的孩子的生命,却使腹中的孩子未见到世间光明。

  鄂温克族人的悲悯情怀还表现在他们对驯鹿的爱护。驯鹿是鄂温克族人的生存伙伴,族人为了驯鹿不顾个人安危:达西为了驯鹿与狼搏斗,失去了一条腿;当瘟疫将驯鹿带到死亡的边缘时,尼都萨满耗尽精力为其跳神;为了换取驯鹿,林克被雷电击中而亡;当雪灾降临时,拉吉达因寻找未归的驯鹿在途中被冻死。

  鄂温克族人对万物所持有的悲悯情怀,充分彰显了他们的博大胸怀,这一伟大的人性之美与利己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引人深思。

  (二)大义凛然

  小说中,鄂温克族人与自然万物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更是无所畏惧,大义凛然,树立了为正义献身的高大形象。

  尼都萨满和妮浩作为神与人之间沟通的中介,在生命尾声不忘自身使命。当日本人侵入他们的生存之地时,吉田要求以跳神医好其脚伤,尼都萨满用生命挽P回尊严;山中因工人乱扔烟头引发大火,妮浩最后一次披上神衣跳神求雨,用生命帮万物生灵脱离了火海。此外,随着山中林场和伐木工程的增多,山中的动物越来越少,马粪包为抵抗伐林献出了生命。

  小说中,鄂温克族人直面现实,用生命捍卫尊严。他们坚定无畏的牺牲精神深刻隽永,这种崇高的人性之美,充满了温情的力量,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上一篇:《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地域书写与种族代言下一篇: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现代文明反思